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富强、文明、和谐等,这其中蕴含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学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内容都涵盖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确保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能力得以双重提升。教师需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思想,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
展。
一、在小学语文授课形式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教育不同于技能知识教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思想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学的效果能否体现,最关键的就是学生内心能不能对这种思想达成认同和共鸣。基于此,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爱国主义思想,就需要对授课形式加以优化,增加思考、讨论、探究类课堂的时间占比,让学生们有时间和意愿去接受思考爱国主义思想,还应设立课外资料收集分享课程,让学生们自主去收集发掘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体现,并结合现代的时代特征,做出有时代意义的探讨[1]。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作者以冷静客观的视角,陈述事实,从文章中展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隐忍而强烈,所以老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对这段历史加以挖掘和讨论,在课堂上组织进行演说或者辩论,收集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的近代历史,让学生探究中华民族在面对列强入侵时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和反思,爱国主义思想是怎样支撑着一个民族从黑暗走向黎明。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演绎,通过制作ppt或者上台表演等形式,来还原这段历史中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让学生们充分感受这种思想的力量,进行情境化的氛围教学。小学语文课堂的授课形式直接关乎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助于长时间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同时爱国主义思想这种蕴含在历史中的思想教育,由学生自己去发掘领悟,可以产生属于他们年纪和时代的独到理解,有助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延续与发展。
二、充分应用文本,扩大渗透范围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丰富的题材,而其中也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充分地考虑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要有效整合相关的课程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实现对学生道德理念的有效培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学生在爱国主义的教育下,才能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念,不但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还能够提高民族凝聚力[2]。教师需要深入地解读教材,挖掘文本中的相关资源,提炼教材中的相关信息。平等是当代小学生应具备的一大思想,也是社会现阶段的最大价值取向。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主题,适当地拓展教学内容,带领学生阅读课外文本。在阅读完这些文本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分析文本背后所存在的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平等的价值,要主动地寻求平等与自由,感受到爱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除此之外,教材中还包含很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内容,如感恩、责任、孝心等。这些需要教师主动地挖掘与整理,充分发挥教材及文本的价值,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二、优选经典诵读篇目,明确核心价值
为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在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让学生成为课堂中心,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优选经典诵读篇目,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素材[3]。教师要为学生量身定制经典诵读学习的篇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有效提升学生经典诵读的能力,让学生从经典诵读当中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如《姓氏歌》中就涉及《百家姓》的内容,诵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较押韵,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每个姓氏的起源和历史,让学生在明确自己姓氏的基础上展开诵读,能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认识。学校也可以开发校本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为学生优选经典诵读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方向。
把核心精神编排以及注入现代经典文学中,每个学生都能在经典诵读中更深层次地了解经典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实践经典诵读中组织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参与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掌握更多经典诵读的知识,学生会更有情感,产生更多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方向,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中要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精华,找到和现代经典诵读融入的契机。如学习《小英雄雨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升国旗》《黄继光》等篇目时,教师通过设置主题经典诵读的专题,将爱国主义融入其中,让学生从鲜活的历史人物中感受爱国主义情感。
三、结语
语文学科一直以来承担着塑造学生观念、培养学生道德的重任,所以语文教师也需要践行这一思想,以身作则,优化创新观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师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任务,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认识到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有机挖掘教材,做到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钱铖,许红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冶金管理,2020(7):224.
[2]洪玲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4):44.
[3]王静仪,刘建进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的逻辑、价值和路径[J]. 体育学刊,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