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AA)作为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患者患病后多伴有进行性贫血、感染与出血等症状,该疾病在对病人健康状况造成一定影响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产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1]。AA的产生,将导致患者造血功能产生一定异常,血红细胞有所下降,并对其日常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2]。为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临床需及时对患者行有效治疗,并在治疗进程加用一定的护理干预,以便提高整体疗效[3]。由于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与创新性,从而使得患者的依从性较低,无法有效满足其实际需求。针对上述特点,临床提出了全新的护理模式,即综合护理,为验证该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现开展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2019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血液科行临床诊治的患者,从中任选60例AA患者进行研究,借助抽签法进行均分。对比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1~72(46.61±0.59)岁;分析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2(46.67±0.61)岁,研究患者基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组时并未参与其他研究或调查;②患者就诊时意识清晰、沟通与表达性良好,积极配合本次治疗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排除就诊时检出精神疾病、意识存在一定障碍的患者;②排除研究中途转院、出院或结束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对比组:研究期间,以相关标准与规章为依据,对本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如定时巡房、常规检查、用药指导等。
分析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对本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及干预,具体护理环节与内容如下:
①心理护理。由于AA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在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将导致其产生心绪烦闷、紧张不安等消极情绪,从而降低其对临床治疗的配合度与信心。为及时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帮助其维持平稳的心态,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其心理状态的关注,与其建立和谐、稳定的关系,使对方可以倾诉内心真实问题,并以患者实际感想为依据,对其行针对性的情绪疏导。
②健康宣教。为使研究患者有效意识到综合护理干预的优点与效果,护理人员应向其详细介绍该护理模式的优点、流程、环节、内容等,并展示、讲解既往成功护理案例,以便提高其对该护理模式的信心。此外,为有效消除患者对护理存在的误解与偏见,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对该护理模式的实际看法进行了解与记录,耐心解答其内心疑虑。
③感染护理。为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自身安全,护理人员在对其行相关操作与干预时,应严格遵守无菌规章与标准,如穿戴防护服、保持手部卫生、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等。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有效维持口腔清洁与个人卫生,一旦感染症状,需立即联系主治医师。
④并发症护理。研究期间护理人员应密切监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与血常规指标,并以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依据,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案进行有效调整。为有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予以其并发症对症护理,为有效预防出血,护理人员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静脉血管进行药物注射;为有效预防压疮,护理人员应定期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与运动。
⑤饮食护理。为保障护理效果,有效缩短治疗时间,缓解其饮食不当、无节制等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应对其用餐量、时间等进行有效调配,结合其体质指数与患者需求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
1.3评价指标
研究期间对2组患者行生活质量、血常规指标与并发症患病情况等项目的统计学分析,若最终结果显示为0.5以下,则表明比较双方存在着较大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将统计学软件SPSS20.0作为依据,并在其指导下对相关指标行统计学分析,[n(%)]与(x̄±s)分别代表比对计量与计数资料;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
2.结果
2.1 分析研究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析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比组,数据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见1表。
表1 分析研究患者的生活质量(x̄±s,分)
2.2 分析研究患者的血常规指标
分析组患者护理后血常规指标的水平显著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见2表。
表2 分析研究患者的血常规指标(x̄±s)
2.3 分析研究患者的并发症患病情况
分析组患者研究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显著低于对比组,组间存在显著不同(P<0.05),见3表。
表3 分析研究患者的并发症患病情况[n(%)]
3.讨论
相关研究与数据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渐发展与恶化,病毒易感因素有所增加,从而导致AA患病人数逐渐增加[4]。由于AA的治疗难度较大,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极易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一定的精神与经济负担。当病人确诊为AA后,其发生感染、出血以及贫血的几率大幅提升,若未能得到及时救治与干预,将导致其面临较大的死亡风险[5]。
为有效预防感染与出血,提高患者生存几率,临床在对患者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一定的护理干预作为辅助[6]。常规护理虽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无法有效满足其实际需求,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体验上效果较差[7]。为此,临床提出了全新的护理模式,即综合护理干预,该模式在有效提高患者身体素质与疾病抵抗力的同时,可从其心理状态、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感染与并发症防治多个方面着手进行护理,在有效满足其各方面需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可降低其死亡风险[8]。
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得出相较于常规护理,对AA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整体更优,且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与血常规显著提高,并发症患病几率大幅下降,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有效开展,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效果,在促进疾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晓晴,林小峯,林璐,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21-23.
[2] 王新叶,吴心怡,陈芳娇,等. 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12):142-144.
[3] 高德杰,朱叶勤,张言荣. 综合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27-28.
[4] 闫雪华. 综合护理在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103-104.
[5] 王颖颖. 综合护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0):258-259.
[6] 董荷晨. 综合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18(33):114-116.
[8] 袁嫚.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的效果探讨[J]. 糖尿病天地,2019,16(4):188-189.
个人简介:李丹 女,本科 1990.07.04 护师,护理专业。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