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行业全产业链发展趋势及投资机遇
郑妍珺 徐庆 赵岚 崔迪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郑妍珺 徐庆 赵岚 崔迪,. 中医药行业全产业链发展趋势及投资机遇[J]. 当代中医药,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056.
摘要:
对比全球主要股市中的中信证券、国联证券、中泰证券、万联证券等,虽然中药板块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谷底的迷茫期和困境期,但中药板块行情具备中长期可持续性。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药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中药创新药的审批准则也在不断标准化,供给侧改革下迎来增量逻辑。特别是疫情当下,在国内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在防控救治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科创板也推出利好的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及创新新药版块。面对发展迅猛的医疗器械市场,进行估值研究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的许多加快发展有利条件,未来十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仍然势头向好。
关键词: 中药行业全产业链医疗器械投资及发展
DOI:10.12721/ccn.2022.157056
基金资助:

一.中医药行业投资现状

放眼现今的一级市场投资,许多投资者都将目光聚焦肿瘤创新药、疫苗和精准医疗等领域,而涌入中医药行业的资金相对较少,投资空间仍有待提高。因为中药药理不明确,中药作为我国特有的药品,国外市场对于这种外来药品的成药原理和临床规则等都没有可积累的经验,即使我国的中医药企业药效卓越并在中国广泛应用,也无法得到国际临床的受理和批准,因此制约了我国的中药行业的发展。

二.中医药行业的现状

中医药由古代的以生药,未经过炮制加工的形式散布全国各地药铺或者民间流动街头的卖药摊,到如今演变成为以中华国粹的“中药”企业形式出现,其间发生了历史性飞跃的变化。作为中药传承的中药材企业,也一直受到大家的信赖,发展稳健。如特别令人关注的老牌中药企业奇正藏药、寿仙谷、济川药业、西藏药业、中恒集团、步长制药、龙津药业、上海凯宝等,在过去五年来的企业发展一路向好。而以岭药业虽然历经前期的发展滞后问题,但在此次疫情中,也收获了一个更好的成绩。

从销售终端看: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中药在药品流通市场销售额逐年上升,中成药及中药材总流通销售额从2013年的279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7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55%。 由此看来,目前我国中药行业整体局面,依靠中国14亿人口的内循环,还是相对乐观的。

三.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但历史证明,一旦有瘟疫或传染病,西方的特效药经常在关键时刻“失灵”,西方国家好多次都是面临灭国的危险。然而中国的中药却在多次挑战中一直流传至今,以其独特性有效缓解这些疾病的危害。事实证明,中药的在治疗疾病方面也是具有一定的疗效,应得到传承与发展。

目前,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也逐渐注意到中药在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纷纷开设中医药研究部进行中医药药理研究。目前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中医药如同一块现代文明需要深入挖掘的古代宝藏,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被完善。

但中医药治疗具有药性温和、时效长、效果不明显等特点,要如何证明向世界中医药的药理和药效,临床实验如何做,给CFDA带来的很大挑战。

四.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及投资建议

4.1发掘中医药的科学药理

中药药理作为基础学科以及临床学科的桥梁,它必须以现代生物医学作为基础理论指导。坚持中药药性理论、治法治则的研究,发现根据病情病因合理分析。对于气滞血瘀的可视情况选用活血化瘀药,还有其他药效的如通里攻下药、清热解毒药等。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不同,并不能简单地用现代医学理论解释清楚,需要依据患者症状判断对症下药,并注意观察其治疗效果,从中不断积累并挖掘中医药的药理特性。

中药产业链是指从中药材种植,到中药产品(中药饮片、中成药、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等)的生产加工过程,到达终端消费者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产业链条,包括上游中药种植、中游中药加工、下游中药流通业等主体环节。

image.png

伴随着过去中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下游各产业对中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国内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数量均得到大幅提升,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市场规模取得了快速增长。

中药材种植区域性强,产地集中度较高。中药材具有道地性,其生长及培育的地域较为集中,因此中药材种植具有一定区域集中性。

我国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甘肃、陕西、辽宁等省市,前三省份的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前九大省市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约6成左右,各省市种植面积的集中度较高。从重点中药材品种上看,主要产地集中度也较高,如人参、三七等。道地药材生产和产地加工符合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中药材品种产地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4.2政策导向

中医药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国务院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更是对中医药行业长期发展制定了全方位的战略规划。同时,挂网采购陆续在各省份展开,有利于行业规范。我们认为在顶层设计支持下,中医药行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建议关注相关赛道。1)中药OTC:政策免疫性强,控费降价风险小,企业布局院外市场动力足,行业未来扩容可期;2)中药创新:结合现代的先进研究手段进行创新,在优势领域布局研发管线是中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政策加大对中医药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企业有望在传承的基础上,加快创新转型;3)中药配方颗粒:需求扩增(终端放开)+医保准入落地,带动产业扩容;4)新冠治疗相关中医药赛道:国家认可中医药在包括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并将部分中药和医疗服务纳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中医药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5)中医医疗:国家支持扩大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总量,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带动中医医疗产业扩容;6)中医药出海:借“疫”出海,推动中医药企业开拓国际重点市场,中医药海外注册销售迎来契机。

5.1中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

地方省级中药集采已成大趋势。部分中成药价格虚高的问题有望得以解决,利好中成药品种丰富,单一品种占比不高的企业;由于中成药上市再评价的要求严格,利好龙头企业。地方省级中药品种的降价有望使得医院与中药企业间的利益关系进一步脱钩,院外零售以量换价,有望成为受益承接场所。

根据药智网公布的2020年中药研发实力排行榜来看,研发实力前三分别为康缘药业、扬子江药业、以岭药业。

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基本都属于“新中药”,以康缘药业、以岭药业和天士力为典型代表,其中以岭药业和天士力均有产品在美国FDA申请植物新药上市,虽然难度较大,但已经有了破冰的迹象.

机构认为投资机会将集中在部分OTC及大健康领域,伴随着消费升级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的觉醒,大健康中药领域依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具备极强护城河、产品壁垒高的企业呈现强者恒强的格局,例如片仔癀、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等企业。

5.2 中药衍生出的中医服务也值得关注

中药+中医服务赛道发展正当时中医大健康历史悠久,独具中国特色,是医疗健康服务行业的重要子赛道。预计到2030年中医产业规模将达到22420亿元人民币,2019年-2030年CAGR11.3%。其中中药和中医诊断、治疗服务是中医大健康服务市场占比最高环节。

中药一直是中国医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医保目录和纪要目录中中药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规模上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中药材在经历了多年的出清和改革后,正向着规范和创新的方向发展,景气度逐渐提升。

中医服务2019年市场规模为2920亿元,预期到2030年规模将达到18390亿元, CAGR 为18.2%,增速可期。中医诊断治疗与中药细分赛道的蓬勃发展将有效带动整个中医健康行业扬帆起航。最大驱动力来自患者端的需求拉动,中医就诊人数自2010年以来持续上升,2019年诊疗人次共计5.86亿。

5.3 中医药各个细分赛道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中医药:政策驱动下行业发生变革,重点关注中药创新药、品牌中药、中医服务和中药配方颗粒 2021年是政策端爆发的元年,行业端也在发生积极变化,而其中政策支持下确定性最强的方向是中药创新药、品牌中药、中医服务和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创新药:2021年中药创新药迎来爆发。2021年就有12个中药新药获批,数量超过过去4年总和。不仅是在申报端中药注册分类化繁为简,创新中药单列,并且在支付端的医保谈判中中药也是优势明显、降价温和,拥有中药创新药布局的公司将脱颖而出。

品牌中药:受益消费升级,医疗保健需求较快增长,品牌中药需求具备持续增长趋势,并且品牌中药拥有较高价格维护能力,核心原材料涨价+需求旺盛双轮驱动的价格提升,相关品牌中药将直接受益。

中医服务:中医医疗健康服务行业规模大、增速高、尚未看到天花板;行业散乱小,竞争格局尚不明晰;需求膨胀,日常健康管理和“治未病”受到青睐;政策支持下有望迎来发展黄金期。

中药配方颗粒:2021年2月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宣告结束并且2021年11月份开始执行新标准,所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容,另一方面则是标准化后的门槛增加带来成本和壁垒的提升,综合来看先前的试点企业先发优势明显将充分受益。

结语

中药一直是中国医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医保目录和纪要目录中中药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规模上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中药材在经历了多年的出清和改革后,正向着规范和创新的方向发展,景气度逐渐提升。如何更好的提升中药的研究,激发其发展潜力,进而有规范的临床标准,是未来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重要的任务之一,并且也是市场规模巨大的投资赛道。

参考文献

[1]林兴秋.中国中药:布局中药全产业链 业绩将持续增长[J].股市动态分析,2021(10):33.

[2]牛丽. 康美药业互联网+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路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3]陈静锋,郭崇慧,魏伟.“互联网+中医药”:重构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J].中国软科学,2016(06):26-38.

作者简介:

一作:姓名:郑妍珺,籍贯上海,学历MBA,职位:合伙人

二作:姓名:徐庆,籍贯上海,学历MBA,职位:董事

三作:姓名:赵岚,籍贯浙江宁波,学历本科,职位:合伙人

四作:姓名:崔迪,籍贯江苏东台,学历硕士,职位:合伙人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