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
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学生主体价值的体现非常有必要,信息技术则能够实现这一育人目标。小学数学教师会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这一主体教学对象,精心选择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全面生动客观的呈现,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奥秘以及精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能够自主自觉地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提升速度非常明显。
2、加强师生互动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调整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这一点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和情感,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主动说出个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越来越频繁以及多元。学生能够大胆自信地说出个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求,在师生交流以及联系的同时,真正打造高效课堂,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提升师资力量
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相比,信息技术对教师的现代化育人理念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且知识接受能力较强的教师,会主动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以及策略,主动与同行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交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灵活利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在长期学习以及改进的基础上,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改善较为显著,这一点对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
1、加强知识理解
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课件动态演示方法来将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较为直观的呈现,这样一来还能够鼓励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针对数学概念直观演示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从而切实地加强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数学当中“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个知识点,小学生对于这个推导过程并不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也就不能够对这一个知识点进行较为熟练的掌握,在这样的现实情况面前,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更加直观的推导。首先,将一个完整的圆平均分成两份,并且用不同的颜色对这两个部分进行标注,这样就可以将这两个完全一样的半圆近似地拼接成为一个长方形。然后,将同样的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并且也要用不同的颜色对这四个部分进行标注,然后再分别对这四个部分进行割补拼接。如此重复下去,小学生就能够较为直观地观察到,一个圆被平均分割的份数越多,所拼接而形成的长方形就会更加标准。也正因为如此,小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切实地对化圆为方的方法进行更加直观的观察、比较与计算,从而就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具体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实际推导过程。
2、创设立体空间
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几何初步的内容,自然就需要教师能够借助教学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创造合适的条件。在目前的实践中,实物展示台和交互式白板是许多教室都具备的基础教学设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好这些教学设备,以此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立体空间,并且让学生在对立体空间的观察中提高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尤其是在进行几何有关的章节教学时,这种实物展示台以及交互式白板的引入,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抽象缺陷,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
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图形”的教学时,其中会涉及到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区别。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讲解,那么许多学生对这些图像必然缺乏足够清晰的概念认知。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七巧板”等教具,通过实物展示台的方式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每一个平面图形的特征。与网络技术等相比,实物展示台的存在能够帮助教师将手头的教具直观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都能够看到不同的图形的空间变换情况。而且,七巧板是一种传统的智力玩具,在进行“认识图形”的教学时,七巧板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具体操作七巧板,利用七巧板来组成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等,并且让其他学生通过屏幕提出一定的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构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相互结合的一项产物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因此,基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教师应该善于结合知识点的性质为学生构建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在课上与课下之间形成联动关系,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关系当中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学空间得以拓展。
例如,教师讲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部分时,在课前,教师在备课环节将本章节的知识点归纳出来,比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性质、特点、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等,分别对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录制不同小节的微课,在微课中融入图片、动画演示以及文字解释等元素,将其整理成压缩包上传到网络当中,供学生在课前下载观看,结合微课进行预习,并将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总结下来反馈给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将学生所反馈的内容作为侧重点,对其展开详细点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基于此,教师还可以督促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微课,对于教师所强调的内容进行复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以充分利用,突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以及侧重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搭建多元平台
将信息技术切实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多元学习平台,针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模块,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搭建课堂和学生之间的联系。
例如,借助一些网络平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或者让学生在平台上进行模拟练习、打卡等,以这样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意识的驱使下主动预习与复习。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检查学生的学习反馈,防止学生之间互相抄袭作业。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软件,比如,钉钉、腾讯会议、学习通等都能够被教师实际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在平台中为学生布置任务与作业、设计讨论话题、督促学生打卡等,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之间的结合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和精彩课堂,促进育人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逐步发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保障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和自觉,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黄献梅. 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具体路径[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8):0056.
[2] 李连仓.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研究[J]. 新智慧,201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