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在临床医学中可解释血红蛋白在合成期间需要各个元素的支持,若机体内缺乏足够量的铁元素,则会降低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从而减少红细胞数量,致使相关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分供应而出现贫血症状[1]。缺铁性贫血在临床中被认为是对老年人晚年生活影响最为严重的疾病,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与食物选择在近些年发生一定变化,加上对自我健康防护意识不足,使每年出现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数量始终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2]。缺铁性贫血患者不会在短时间内立即显示出相应症状,若自身含铁量不足,相关组织会不断消耗储存的铁,一旦用尽,贫血症状会逐渐明显,轻度贫血并不会引起不适,很多处于中度贫血的患者才逐渐发觉患病。基于对患者健康的考虑,医学中对此类疾病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中,认为除了常规治疗后,应制定科学性的护理方案来均衡患者体内铁元素的储存量[3],临床中的主要护理方向是通过改善饮食的方式,重新规划管理患者的饮食习惯,并予以相应的心理干预、药物指导等避免缺铁性贫血再次发生[4]。本文主要调查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现状和实际需求,讨论实行综合护理后的具体效用,现内容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明确研究目的和要求后,准许开展。于2020年5月-2022年5月之间,在医院血液科内挑选出100例与研究相符且出现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后续比对中依据抛币法,将单组中遴择出的病例数量固定在50例。资料中的比较项目未显示出一定统计价值(P>0.05)。
表一 两组患者相关基础信息
1.2 方法
对照组沿用常规护理,内容为:依据患者临床特征拟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在食物选择中以低磷食物、优质蛋白等为主。
研究组实行综合护理,内容为:①心理护理。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周期偏长,在长期药物治疗下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在沟通中了解患者诉求,稳定患者情绪并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②饮食指导。重新调整老年患者的饮食习惯,并将饮食的重要性和危害向患者科普,依据患者实际情况拟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可确保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医护人员的监管下,患者每日摄入的营养可始终保持均衡状态。③用药指导。所用药物中主要效用在于补铁,将补铁剂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告知患者,患者按时在餐中、餐前予以服用,若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症状,则可通知医护人员前来检查。
1.3 判定指标
①将各组患者过程中的整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项目中主要分化出的指标有生理职能、社会交流、心理状态、总体健康,调整指标的评分范围保持在0-100分,干预后最终值稳定在60分以上,即可说明恢复良好。②将各组患者过程中的相关指标变化进行评估,该项目中主要分化出的指标有血红蛋白(Hb)、外周血红细胞(RBC),上述指标的数据均来源于实际测量值。③记录护理后满意程度,记录标准:饮食指导中依从性高,未出现异常表现,且预后良好,则为非常满意;饮食指导中依从性较高,出现了较少异常表现,且预后较好,则为满意;饮食指导中依从性较低,出现了较多异常表现,且预后较差,则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涉及到的组间数据测定方式均参考于SPSS20.0标准,(%)与(x̄±s)分别代表比对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若数据在后续的可用价值高,均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分析整体生活质量
研究组在过程中各项生活指数的恢复趋向及质量评估中的综合成效,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二 分析整体生活质量(x̄±s,分)
2.2 分析相关指标变化
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血红蛋白、外周血红细胞的提升作用及指标内总体水平的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三 分析相关指标变化(x̄±s)
2.3 分析满意程度
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护理措施的选择倾向性及综合成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四 分析满意程度[例/%]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已经被纳入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影响最为严重的疾病名单中,通常由于患者自身铁含量达不到日常代谢水平而导致,贫血会持续危害患者健康状况,为各类疾病的入侵提供机会与途径[5]。我国每年出现缺铁性贫血的人数较多,为了有效杜绝缺铁性贫血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依次分析了缺铁性贫血现状、原因及危害,并参考了发达国家中对此类疾病所实施的护理措施,制定了相应的计划[6]。缺铁性贫血主要集中病发于老年人中,通过基础的饮食结构调整与健康教育,就可以补充患者所需要的铁元素,并在教育中普及相关知识,树立患者的预防意识;其次,在铁强化食品的作用下,可以通过服用来均衡体内铁含量,维持患者的健康水平[7];最后,铁补充剂可以为患者的提供大量的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来合理规划使用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症表现。缺铁性贫血已经引起我国社会中的重视,已经成为了国内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研究问题[8],合理控制疾病的发生率能够有效保障人们健康安全,提高人均健康水平。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组在过程中各项生活指数的恢复趋向及质量评估中的综合成效,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血红蛋白、外周血红细胞的提升作用及指标内总体水平的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护理措施的选择倾向性及综合成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中的内容适用于老年患者,贫血症状缓解明显,并将相关指标恢复至常规水平,对于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3]曹萌.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9,33(3):92-94.
[4]张丽景.探讨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6):4114-4113.
[5]左娜,徐玲,高永芬.老年人缺铁性贫血中西医治疗结合食疗的临床效果[J].医学新知杂志,2019,29(z1):144-145.
[6]王薇.中西医结合配合食疗治疗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236-237.
[8]刘淑波.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