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德育教育如何有效开展
胡静芸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胡静芸 ,. 中学体育德育教育如何有效开展[J]. 体育学报,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114.
摘要: 中学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学习压力大的时期,所以教师要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展。在开展体育课的时候引入一些体育精神和体育事件,进一步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德育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中学体育;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114
基金资助:

中学时期,体育十分重要,是很好的德育、美育载体。教师走进学生群体,了解中学体育教育有效方式,应明确体育教育重要性和德育教育意义。教师需要做好现阶段中学体育教育状况研究与分析,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和精神水平。从多角度出发培养学身体能力与品德意识。有了这样的铺垫,才能在体育教育中,充分展现德育教育价值和作用,帮助学生成长。

一、中学时期体育教育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时代发展和推移中,社会快速进步。社会表现出对人才极高的素质要求,各方面要求变得十分苛刻。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还要拥有良好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能够让学生获得健康成长。

立德树人,德为人之根本,可以说,任何一项教育都应该建立在有效的德育基础上。中学时期,体育教育有许多项目和内容。不同运动项目特点大不相同。教师教学期问,有必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渗透方法和计划,培养学生德育能力和意识。如足球、篮球等球类项目,使学生形成集体主义意识,让学生养成机智、灵活、不怕困难品质。在长跑锻炼中,培养学生不放弃、勇敢坚持、刻苦信念与精神。不同项目适合作为不同德育品质的渗透载体,在锻炼中,强化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训练、运动素质。

二、中学体育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策略

1、教师要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对自己的言行有一定的约束。因为学生会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学习,而且在平常的教学和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作为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好的德育示范,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品德。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自身品德发展,教师就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这是工作发展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身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容仪表,还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更好的把控,举止大方,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很好的印象。只要教师的行为举止恰当得体,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身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积极地走进体育课程,通过体育课里面的一些项目放松他们的身心,从而减轻他们作为中学生的一些心理上的压力。而且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从而进一步地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比较恰当,那么才更加有利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体育课上的一些运动项目,如果学生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还要亲自进行指导。这样以身作则的教师才能够给学生更好的影响,从而对于德育的实施和开展,也会有着很好的影响。

2、结合教学内容

德育工作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和教育体系。开展体育教学,也应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在过去,体育教学模式传统陈旧,课堂活动单调,课程内容单一,体育教师普遍忽视德育渗透。但是现在,我国大力推进新课改,在此背景下,体育教学发生相应改革,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之中挣脱出来,发展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不论是课堂活动还是教学内容,都得到创新与调整,教学效率得以提升,推动了体育教学事业发展。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需要从体育这门课程的特征入手,借助体育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教育。

例如,在开展长跑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长跑技能,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锻炼身体素养,提升专业能力。但是这种单调的学习方式极易引起学生的懈怠和厌烦之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导致教师无法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体育教师在带领学生训练的时候,可以增设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德育思想。例如,组织接力比赛活动,对学生进行分组,看看哪一个小组最先到达终点。对于冠军小组,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为赢得比赛,同组学生会积极沟通接力方案,尽量减少接力时间,为胜利做好铺垫,还会互相加油打气,鼓励组员,增强其他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比赛活动,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能力、竞争能力、沟通能力、自信心得到全面提升,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品格,成长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才。

3、借助现代技术

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室外体育教学一般围绕技能训练和体育运动开展,较少涉及理论知识,体育教师很少主动开展德育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开展德育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学的魅力,接受德育渗透,提升道德素养。体育教师可以将一部分理论内容放在课堂之内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教学实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自觉接受德育熏陶。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投篮之前,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篮球比赛。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学生更为仔细地观察球员的投篮动作,以掌握投篮技巧。在中场休息时,一名篮球队的球员腰部受伤,无缘接下来的比赛。此时,另一名篮球队员主动靠近,给予这名球员鼓励和帮助。这个时候,体育教师就可以暂停视频内容,为学生渗透德育思想。比赛是理智的,需要决出胜负,但是友谊不是。通过德育,学生明白友谊的重要性,更加珍视友情,真心对待朋友。

4、巧用激励教育

当学生来上体育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同时应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才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他们会对体育产生更大的兴趣,并且对以后的体育学习和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在对学生进行鼓励的时候,教师还一定要给学生引入一些相关的德育的内容,因为体育课程是令人放松的,所以学生都比较喜欢这门课程。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多给学生分享一些体育方面的知识和体育传达出来的精神,将这些事例更好地介绍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更大的兴趣。

在对学生实施激励政策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能够对学生不好的行为进行鼓励。这样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学生就会更加放肆,更加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激励政策还告诉我们,一定要适当地鼓励学生。该给学生批评的时候,一定要委婉地指出来。同时,家长可以和教师多进行沟通,当学生犯错的时候,不仅是教师来关心和关爱学生和进行沟通,而且更多的时候还应该让家长作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家校合作更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激励政策的实施。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的思想和内容,并努力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是迫切而重要的,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让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此来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其顺利地过渡到中学阶段的学习,更好地参与社会奠定有效的基础,使其成长为当今和谐社会中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邓阿美. 论中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点的选择[J]. 体育风尚,2019(1):233.

[2] 蒋东亮. 基于立德树人下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22):62,6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