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给社会带来的负担日益加重,在各类因病死亡的群体中,因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排位第一,其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针对心血管疾病,在加强全民科普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要不断提高医疗的整体发展水平,将各级医院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的差距改善并缩小,才能达到从根本上控制心血管疾病带来的危险[2]。心血管疾病包含的急性心梗死、心源性休克、恶性心率失常等现象,特点均为:起病急、病程长、病情多变等,导致该疾病死亡率极高[3]。对此,心内科诊治心血管疾病的常需使用到血管活性药物或者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性的将低剂量药物均匀泵入患者血液中循环,即药物泵入治疗,但是通常情况下需要大剂量使用,会加大药物依赖性,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4-5]。研究表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是由于使用微量泵时带来的治疗时间长、活动受限等导致的后果。经相关研究发现,在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同时,给予常规口服、静脉注射药物等治疗,可以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6]。2020年1月-2022年12月,对30例接受药物泵入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同期接受药物泵入治疗的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成年人;②需要使用微量泵进行药物缓慢泵入治疗对象。排除标准:①存在聋哑、智力不足等交流障碍者;②自动出院者;③精神病患者史;④恶性肿瘤性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男10例、女5例,年龄52~93岁,平均(69.8±9.87)岁;对照组男11例、女4例,年龄:27~95岁,平均(59.6±18.8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常规心内科护理模式,内容如下:对入院患者进行健康的常规检查,同时发放告知手册并提醒注意事项,随后向其介绍病房内部情况、疫情的防控措施和餐食饮水的方式方法,要告知患者每天医生的查房时间和护士的巡查次数,对患者各项检查的位置做详细的告知,有利于患者及其家属能够迅速有效的找到对应检查科室做相关检查。
1.2.2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针对患者所受的教育程度及沟通方面不同的特点,所使用的健康教育模式要选择合适的,并且将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及时抓住患者的疑虑点,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和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及时为患者解决疑虑点。将微量泵工作原理及药物泵入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提高治疗顺从性,还应将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告知患者,降低其紧张情绪。2.心理关心: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微量泵极易发出警报声,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在进行药物泵入治疗的时候,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理上的落差,及时发现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安抚,照顾患者的不良感受,告知其主观意识对客观病情规律变化带来的重要性。3.饮食健康:在饮食方面,对血糖、血压、血脂等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因不当饮食习惯而造成患者病情加剧或者难以控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来制定合适的饮食食谱,并叮嘱家属要进行全程监督,减少患者对高盐高脂等食物的摄入,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4.运动健康:患者在使用微量泵期间,由于活动范围受限,长期卧床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在家属的陪同下,应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使其在病床上进行简单肢体活动,必要时也可下床走动,同时应按摩放松患者的下肢,可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组为患者制订个性化运动方案,由简单的步行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每天20-30min。
l.3评价指标
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护理方式前后产生的焦虑、抑郁的情况,SAS和SDS都包含20个项目,每个题目共有四个选项,正向得分题目按照1,2,3,4分计分,负向得分题目按照4,3,2,1分计分,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标准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护理方式前后生活质量的差异,一共有36项,8个维度,挑选代表患者相应维度的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胜利功能等3个维度的生活质量状况,得分换算基本公式为:换算得分=(实际得分-该方面的可能的最低得分)÷该方面的可能的最高得分与最低得分之差分×100得分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数据相比,研究组的数据低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护理前,SF-36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数据相比,研究组数据更高,SF-36评分两组相比有差异,P<0.05。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3讨论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日益复杂化和病情多样化发展,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难度也不断加大,故不断出现了各种先进治疗手段,对其治疗占重要地位的是药物泵入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虽然提高了治疗效果和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微量泵在使用频率和时间上的不断增长,使机器固有的缺点给患者带来了部分不利影响,导致治疗效果明显下降,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所增长[7-8]。
使用微量泵的过程中,由于患者长时间活动受限,导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继而影响病情的恢复。并且在此过程中,由于负面情绪的不断积累,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消极面对治疗的心态,传统常规的护理方式对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效果甚微,而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患者,明显能够有效的缓解心理不良症状,保持良好治疗,有利于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认为,要改善心血管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生,并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就要对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9]。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之后的研究组SAS和SD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F-36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社会功能,继而改善患者因心血管疾病带来情绪失控等问题,提高其精神质量,改善日常生活状况,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效果。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够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安慰并及时缓解其负面情绪,从而解决患者因意志消沉而失去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有利于加强其治疗服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并且,该护理模式要求护士“以患者为中心”,这就使护士对自身的专业技能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能有效避免因护士对微量泵操作不当、不规范和不熟练,造成患者对护士不信任,继而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产生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
在微量泵工作过程中发出的报警声和闪烁的指示灯,会给患者造成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使患者产生焦虑与不安的负面情绪,为了让患者充分地了解微量泵,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就要使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为患者讲解微量泵的工作原理及报警系统的意义[10-11]。该护理方式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到心血管疾病,正确面对疾病给自己带来的不便,对患者采用饮食健康、适量运动的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提高其生活品质,促进身体的恢复。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以减轻心内科患者在接受药物泵入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并且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比使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的效果更甚。该模式的使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减轻社会负担,改善各级医院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的差距,减少对药物剂量的依赖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5):[0]437-450.
[2]曹新西,徐晨婕,侯亚冰,等.1990-2025年我国高发慢性病的流行趋势及预测[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1):14-19.
[3]刘子言,肖月,赵琨,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进展与成效[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6):657-664.
[4]王娟,彭晓红.两种更换多巴胺泵入方式对成人心脏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9):83-85.
[5]李燕.54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中西医诊治特点及近期预后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6]龚媛,杨淑银.静脉留置针配合微量泵应用的护理问题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3,20(1):136-137.
[8]严莉,夏文华,李筠.人文关怀护理在冠心病随访门诊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3):87-90.
[10]黄敬毅,吴晶晶,潘洪.情志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微量泵入硝酸甘油治疗中的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8):2613-2614
[11]谭吉宾.高血压对农村男性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影响与防控策略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