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50岁以上人群中较为常见,该疾病属于良性病变,典型症状包括夜尿增多、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以及排尿分叉等,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会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但术后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较高。为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须以更有效的护理模式代替常规护理模式,其中人性化护理是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手术预后[1]。为彰显人性化护理的优越性和可行性,进行以下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纳入阆中市人民医院的77例前列腺增生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始于2019-12并止于2020-12。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38例)和护理组(39例)。参照组患者年龄22-78(44.87±8.11)岁,病程3-14(8.45±2.25)个月。护理组患者年龄25-74(44.34±8.05)岁,病程2-13(8.35±2.17)个月。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1.2方法
参照组在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严格按照医生叮嘱定时给患者用药并观察用药反应,制定科学饮食计划。
护理组在术后行人性化护理。(1)护理评估。了解患者术后身体状态和凝血情况,掌握患者的个性化特征,寻找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因素,提前做好各项准备。(2)环境和饮食护理。患者对陌生环境会紧张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可在室内增加熟悉的摆件,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患者饮食需以维生素含量丰富、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为主,可食用适量的香蕉润滑肠道,保持肠道顺畅,若出现便秘情况可使用轻泻药物。(3)下肢锻炼。术后适当抬高下肢,患者清醒状态下指导其进行收缩运动,伸展膝关节、背伸踝关节,保持腿部肌肉紧绷,持续30苗后放松,循环反复进行此操作。另外进行下肢按摩,每天三次。
1.3观察指标
(1)凝血功能评估。分别于护理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使用赛科希德全自动凝血功能检测仪(型号:SF-8000)检测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
(2)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若下肢出现剧烈疼痛,存在色素沉着,呈青紫色或者暗红色,伴有肿胀感,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有血栓征象。
1.4统计学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率”表示,以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α=0.05为分界值,低于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统计学分析显示,护理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相似(P>0.05),护理后,护理组各项数据指标更优(P<0.05),见表1。
表1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x̄±s)
2.2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统计学分析显示,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数据更优(P<0.05),见表2。
表2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随着年龄增加,前列腺增生患病率会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术后若护理不当,可能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加患者生理和心理负担。前列腺增生术术后护理质量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最终治疗效果,因此需重视术后护理,严格要求各项护理操作[2]。人性化护理适用于各个科室,尤其是手术患者术后护理,能再根据患者个人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了护理模式的人性化发展。本次研究显示,护理组凝血状态优于参照组且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更低(P<0.05)。人性化护理的第一步即护理评估,掌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从而更好的制定护理计划。在饮食护理和环境护理中,需考虑到患者的个人喜好开展护理措施,满足患者需求。通过下肢锻炼能加速下肢血液流动,促进血液循环,给予静脉压力支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3]。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术患者术后护理中不仅对凝血功能有改善作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更理想,建议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杜进,李亚君,汤敏彦.人性化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6):1052-1053.
[2].王秀英, 张玉希, 阎宁. 人性化护理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J]. 血栓与止血学, 2020, 26(3):181-182.
[3].王静, 陈海燕. 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 医药前沿, 2017, 7(3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