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医学水平的提升,现代医学对胃炎、胃溃疡等病因和病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西医对胃炎、胃溃疡的治疗效果。但是在中医胃炎、胃溃疡临床治疗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很多的时候只是用于参考或者预防性治疗。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医在疾病治疗方面无法照抄用药,而需要临床诊断之后进行治疗,这也就导致了治疗效果并不是特别的明显。为此,在这里通过分析胃炎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和中医脾胃之间的关系,从中医的角度防治胃炎和消化性胃溃疡的出现,让中医药物的治疗效果得到保障的同时,促进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
一、案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经临床确诊为胃炎胃溃疡症状100例患者展开研究。纳入标准:(1)所有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均确诊为胃炎胃溃疡;(2)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精神正常者。排除标准:(1)消化系统癌性病变者;(2)严重系统免疫疾病者;(3)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100例患者则行中药健脾行气汤治疗,该药物的中药制成药方包括:15g的半夏和黄芪,10g规格的当归和香附、20g规格的海螵蛸药物,以及10g的白术和制没药、延胡索,还有制乳香的规格为15g以及10g的甘草。将药物热水煎煮,取出200ml的汁液制成中成药,1剂/1d,按照早晚各1次的服药频次。对于肝胃不和型患者加入1次9g的香砂平胃丸,按照3次/1d的服用频次。对于胃阴亏虚型患者每次加服1袋玉竹冲剂,也为2次/1d的服用频次。
1.3评价指标当患者的临床病症完全消失,患者的炎性溃疡消失即为显效;当患者的临床病症基本痊愈,患者的胃炎溃疡病症面积缩小超出50%即为有效;当患者的临床病症并无好转,甚至患者的胃炎溃疡病症面积缩小低于20%即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使用软件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使用X2进行检验,以P<0.05存在显著差异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分析,100例患者中恶心呕吐患者数量并不是特别多,占10%不到。因此中医治疗胃炎胃溃疡有着明显的效果。通过对胃炎胃溃疡患者进行中医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胃炎胃溃疡体征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同时也确保了患者的用药治疗安全性,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以在临床推广运用。
二、胃炎胃溃疡与中医脾胃关系分析
胃炎、胃溃疡是现代医学名词,也是目前临床中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从临床表现分析主要为吐酸、胃疼、嘈杂、胃脘痛、心痛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和烟酒过度、环境污染等因素,消化道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现代医学对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研究力度越来越深,但中医研究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为此这里着重分析胃炎胃溃疡与中医脾胃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1、脾胃升降与胃病之间的关系
中医认为,人身体的基本形式是由气组成的,气的升降与人体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关系到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发挥与功能协调。而人体气机的升降主要在于脾胃,脾。脾主升清,脾气上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输布到全身发挥其营养功能,脾以升为顺;胃主通降,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行进入小肠,才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故胃以降为和。而且脾胃位居中焦,是升降的枢纽,脾胃的升降影响着各脏腑的阴阳升降,因此脾胃健运,脏腑才能和顺协调,元气才能充沛,生机才能活跃。升降不及、升降反作、升降失调是气机升降失调在脾胃病中的主要病理表现,因此,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补其不足以助升运和降;纠其反作以举陷逆;调理升降以复气机顺行。补益法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升降不及的各种疾患,如脾虚生化乏源的气虚、血虚证尤需健脾益气;胃阴不足失于润泽者,又当滋养胃阴,恢复其顺降之性。升降法用于脾胃升降反作的疾患,“升”用于当升反降的中气下陷之证;“降”,用于当降反升的胃气上逆证。调理升降法用于其它脏腑病变影响脾胃升降的疾患,例如,温肾阳以恢复中焦机枢、疏肝气以协助脾升胃降、宣肺气以展舒脾胃气机等。
2、胃炎、胃溃疡中医脾胃的辩证治疗
胃炎、胃溃疡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①脾胃虚寒型:主症:胃痛日久,喜温喜按,得食痛减、畏寒、吐清纳呆,便溏,舌质淡体胖,苔白,脉沉细缓无力。病机:中阳不足,脾胃虚寒。宜选小健中汤加减。该方温中散寒,健脾益气。如在小建中汤内加黄芪,变为黄芪建中汤,可以增强益气建中之力,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效果更佳。②胃阴不足型:主症:胃脘隐痛,时剧痛,口干唇燥,易泛酸水,食甘甜之品后更甚,纳差,食后作胀,便干,舌质红,苔净,脉细数。病机:胃阴不足,虚火灼络。治法:养阴和胃,生津润燥。宜选沙参麦冬汤加减。该方润燥生津,清养肺胃,常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的病症。
3、中医脾胃学说与西医认识胃病的不同
中医中所讲的脾胃不同于现代医学解剖学意义上的脾和胃,且远比西医解剖学脾胃涉及的范围大。而且中医脾胃病的表现也远比现代医学中所讲的胃炎、胃溃疡所涉及面广,如黄疸、带下、水气、痰饮等等。中医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虽不像现代医学对胃炎、胃溃疡研究的那么具体,但有自己的理论体系,非常全面(包括攻击因素,防御因素,精神因素及免疫因素)等。按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有胃炎、胃溃疡病的发生,就表明有脾胃功能失调。上千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通过使用调整脾胃功能的方药,对胃炎、消化性溃疡具有治疗作用。只要使用准确得当,收效良好,有时甚至超过现代医学的疗效。
三、结束语
总之,辩证治疗是中医治疗的核心观点,也是中医发展的基础所在,更是中医的精华。通过中医分析胃炎胃溃疡发病机制与中医脾胃关系,能够从人体全身状态的角度入手综合调理人体状况,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进一步而言,如果在治疗的时候将中医全局治疗与西医快速治疗结合起来,必然会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也是当前国内临床医疗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玲、陈莎、陈剑豪、徐维. 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胃炎,胃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的疗效分析[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0, v.27(05):148-150.
[2]刘兰春. 探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12):3.
[3]李玲, 陈莎, 陈剑豪,等. 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胃炎,胃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的疗效分析[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0, 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