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理解能力,这都离不开广泛、大量的阅读。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是以单篇文章为主,教师在阅读指导时,也是基于单篇、短篇文章,加之课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无法拓展学生阅读量,阅读品质也大大受影响。另外,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数字化阅读也严重影响着纸质阅读,学生很容易陷入“碎片化”阅读困境,导致阅读量偏少。作为增加阅读量、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有效阅读方式,整本书阅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的整本书阅读,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创新。
一、精准了解学生阅读诉求
整本书阅读应当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着手,既要看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挖掘学生潜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形式。在整本书阅读环节中,要激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对整本书产生浓厚兴趣,从传统的“碎片化阅读”转移至“整本书阅读”,对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阅读基础,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整本书阅读任务。阅读任务能够成为学生阅读的催化剂,并帮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升。在阅读任务的布置上,要遵循“宜少不宜多”的原则,任务本身在于激活学生兴趣,而不在于让学生完成多少任务量,“少而精”的任务是推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动力所在。在阅读课程中,教师需丰富导读课,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作者资料、写作背景,课后交流也非常重要,可采用表演、图画、读后感等多种交流形式。比如,小组汇报就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任务形式,通过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让小组之间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大家分工制作手抄报,这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表现力,培育阅读信心,还能够让学生思考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未考虑到的问题,增加学生收获。总之,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师都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的理解、尊重学生,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在平等交流中肯定学生的努力,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诉求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精心选择阅读书目
为了让整本书阅读活动可顺利开展,为后续的分享交流课提供便利,书目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兴趣、年龄,也要具有教育意义,书目选择应当基于学生的兴趣为参考,做到投其所好,选择学生喜欢的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
一方面,书目类型应当多种多样。整本书阅读的书目推荐有多种形式,有学校校本课程推荐书目、名师推荐书目、教育机构推荐书目等。尽管同一个学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其兴趣爱好、成长经历、阅读基础不同,且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书目选择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适应性,尽可能选择经典读物,包括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经典作品、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长袜子皮皮》、《草房子》、《夏洛的网》等。还可根据安徒生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纽伯瑞奖品牌来选择书目。另外,公益组织的书单也是选择书目的有效途径,书目的选择要彰显经典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外国经典著作,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另一方面,书目的选择要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不同书目,其文学题材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获得方法,并且产生成就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选择图画丰富、文本简单的书籍,书中的内容应当是积极向上、结局圆满的,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营造出积极、快乐的氛围。在阅读数量上,一学期整本书阅读书目不宜过多,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基础上,也要保证阅读品味,通过经典书目的阅读,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达成教育目标。
三、科学制定阅读指导策略
基于深度学习背景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需要从导读课、阅读推进、交流课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作为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阅读任务。
一是要明确班级读书规则。教师是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指导者和促进者,需要发挥表率作用,带领学生制定规则,并与学生一起实施。教师应当是一个喜欢阅读的“阅读者”,能够做到言传身教,发挥出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学生一起在书海中尽情遨游,体会阅读的内涵。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商讨,制定科学的阅读规则,带领学生快乐阅读,在规则中,要明确具体的阅读计划、阅读奖励、阅读记录,在制定完规则后,要严格实施。同时,记录好读书成果,在成果的积累中,能够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在班级中,可建立“阅读存折制度”,或者举办“书香班级评比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成果予以对应奖励。还可在教室内张贴阅读成果,成果形式可是多元化的,如读书心得、读书资料、读书笔记、手抄报等等。
二是发挥导读课作用。导读课设置在阅读整本书阅读之前,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愿意读、知道怎么读。在导读课上,可以问题作为指导,为学生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问题来思考,把握整本书的脉络与重点内容,去书中寻找答案。教师要做好问题设计,好的问题能够具有良好的启发作用,让学生可积极思考。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拓展阅读思路,在导读课中,可从封面信息来着手,介绍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基础,通过目录来梳理整本书内容,对每个章节进行导读。阅读方法指导也十分重要,不同的书籍适合的阅读方法不同,在阅读不同学科、题材的书籍时,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带着问题来阅读,在阅读环节中不断思考。比之无目的的阅读,带着问题的阅读,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大的收获。
三是提供阅读推进指导。在整本书阅读中,要关注阅读进度、尊重阅读体验,可要求学生在阅读记录卡上记录自己每天的阅读进程,完成阅读计划后,可画一个“小心心”。基于深度学习的要求,还要推行过程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收获,对于顺利完成进度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增加学生的快乐体验。同时,还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对话提问、链接生活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将整本书阅读都放在课上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充分抓好课下时间,在阅读进度指导上,要引导学生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来选择,对于容易理解的内容,抓住整体观点即可;对于难度较高的内容,可细细咀嚼,将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大家一起来交流。另外,发挥出家长的力量,鼓励家长一起参与到整本书阅读中,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为家长介绍正确的阅读指导方法,在相互交流中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热情。
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下,整本书阅读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阻挡的趋势,通过整本书阅读,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其文学素养。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以深度学习为指导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总结规律,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精心为学生选择读物,加强方法指导,丰富实践活动,发挥阅读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夏冰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45).253.
[2] 林小萍.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新探 ——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J].课外语文(上).2020,(5).102~103.
[3] 杨春梅.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