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所以为了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科室还需要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加强一级质控通过引入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更好的优化骨科护理管理模式,从而提升骨科护理质量。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属于新型管理模式的一种,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都引入到护理质量管理中,进一步提升科室凝聚力,同时全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感也在不断提升,更有利于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1.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骨科的管理当中,做好护理质量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但是由于护理一级质控在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从而导致骨科护理质量受到影响。而常见的骨科护理管理问题主要包括科室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不足、科室管理理念落后等。相关研究表示,不论在哪个科室,想要更好的保证科室的建设和发展,就需要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其中护理质量管理属于主要内容,而想要更好的保证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就需要积极的引入新型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1]。但是当前很多医院骨科护理管理中,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都比较老旧和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制定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的时候,也比较局限,导致科室护理管理不完善,所以在落实护理质量管理的时候,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科室对于医护人员培训重视度不高,医护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足,导致很多护理人员在落实骨科护理服务的时候,很难真正的配合完成护理管理和护理优化,不利于科室业务发展以及护理质量的提高[2]。
2.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
2.1 骨科护理人员现状
本病区有脊柱关节外科及创伤骨病科两个专业组成,设一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79张,现有护理人员25名,均为女性,年龄24---48(34.91±4.10)岁。学历:本科15人,大专10人。职称: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13人,护士2人。
2.2 患者样本选择
自2021年5月—2022年10月的骨科患者中随机选取7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37例;从2021年11月—2022年4月的骨科患者中随机选取79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41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
2.2 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提升实际
2.3.1 成立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确定小组成员
科室需要充分认识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然后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成立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并且明确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员,要求科室每年进行一次无记名的调查,调查表由科室制定,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成员工作安排、护理质量控制成员确定、护理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等,同时结合具体的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质量管理计划和方案,并且对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分配,明确各个岗位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和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3]。
2.3.2 建立全员参与一级质量控制的管理制度
在任何管理工作中,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保证管理质量的关键。所以骨科护理管理中,想要更好的引入全员参与管理模式,还需要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建立全员参与一级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而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要求病区护士长、中级职称之上的护士进行共同的沟通讨论,从13个方面入手,对骨科护理进行分级,然后分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包括《新冠疫情防控及消毒隔离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护理文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护理安全管理考核评价标准》、《危重患者(含特护)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护理服务质量考核评价标准》、《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急救药品、物品、设备管理质量评价标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质量考核评价标准》、《病区护理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一级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二级/三级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其中前五个为A级,后面八个为B级[4]。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之后,对全体护士进行分析,包括责任心、经验、职称、能力等,其中综合指标一般的护士根据B级质控进行管理,综合指数比较高的选择A级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更好的保证护理质量管理效果。
2.3.3 加强小组成员培训并且制定正确的质量控制导向
在完成骨科护理管理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之后,还需要加强小组成员培训并且制定正确的质量控制导向,通过有效的培训来提升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护理质量[5]。而在加强小组成员培训并且制定正确的质量控制导向的时候,首先需要护士长组织科室病区的护士进行一级质控护理工作标准学习,要求所有护士一级质控护理标准、护理重点、各项护理技能、考核重点等熟练掌握。其次,需要学习一级质控方法,保证护士可以很好的掌握一级质控标准,从而更好的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2.3.4 落实全员骨科护理质量管理
完成制度制定和专业培训之后,需要制定全员参与骨科护理管理相关方案和流程,将其充分运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首先,在护理过程中,需要质量控制工作人员负责单项护理质量检查,并且详细记录质量检查结果,如果出现问题,则需要明确责任人与相应的扣分原因,并且详细填写相应的单项质量控制分析表。其次,科室需要建立《护理质量反馈本》,反馈本中需要包括时间、检查者、责任人、检查过程中需要完善的内容、反馈意见、后续跟踪改进情况等,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总结,由护士长进行评价,补充缺漏的问题,然后汇总护理人员的《科室一级质量控制表》,每周开会的时候提交和反馈,在会议上针对护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更好的提升护理质量[6]。再次加强检查和改进。要求科室定期核算单项质量检查合格率,并且将结果与二级质控结果和三级质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且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进行改进,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再针对性的进行处理,更好的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最后制定科学的奖惩措施,要求根据《护理质量分析讨论会》相关的内容,对于患者护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找出其中的缺陷和漏洞和扣分点,更好的进行质量检查。
2.4 全员参与骨科护理管理结果分析
2.4.1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对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2 观察指标
采用评分的方式,针对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水平、总体满意度等进行评价。评分采用自制问卷,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质量越高,患者认可度越高。
2.4.3 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评价情况,发现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能够改善护理人员、护理团队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水平,进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团队的总体满意度。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
3.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成效
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之后,首先护理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和提升。1990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被提出,且提出了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全员参与骨科护理管理与持续性护理管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所以在运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之后,护理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其次,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运用可以让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在以往的医疗服务中,患者的满意度是影响纠纷类医疗事件的关键,所以保证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非常关键的[7]。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运用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并且在落实护理操作的时候,更加重视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并且科室的监管力度更强,及时发现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最后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需求可以被很好的满足,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会随之提升。最后,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运用可以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的调动起来。在骨科护理管理当中,护理人员的参与是非常关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管理意识等都需要有一定的保证,才能更好开展骨科护理管理,提升骨科护理质量。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运用之后,需要对全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都会得到锻炼,更有利于建立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更好的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会随之提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骨科还需要引入更多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来更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所以,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运用更加满足护理管理发展的需求,将其运用于科室管理中,可以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邱晓,刘芳,何丽雅,陈勤娥,吴秀静.整改通知书反馈法在骨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03):165-167.
[2]王英,程婷婷,吕佳莉.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1):159-160.
[3]胡慧萍.品管圈在骨科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0):147-148.
[4]潘巧红,冯常强,朱虹.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成效[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4):138-139.
[5]俞小花.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4):177.
[6]郭丽萍.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2):146-147.
[7]李晓霞,王雨薇,陈睿.全员参与骨科护理管理的成效与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0):26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