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培养学生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为主要教学目标。体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主要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动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教学形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为了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可以运用“快乐教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育中的问题与缺陷
(1)难以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不少体育教师当前在教学时,仍旧使用着传统教学手段。传统方法毫无吸引力,并不能有效教育学生,教师更在意的是学生文化成绩和学习水平,教师并不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如今很多体育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刺激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体育教学中,学生表现十分散漫,学生毫无激情与动力。教师对于学生的研究和分析,甚至教育并不透彻。没有创新和完善的体育课程流程、制度。学生并不能深入了解体育教育,学生没有表现出任何体育兴趣。
(2)没有完整的教学模式
现如今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期间,教师所用教学方法仍旧倾向于自由活动模式,体育教育并不完整与全面。体育课堂上,教师没有全面合理的安排设计教学,教师使用自由活动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平时很少和学生沟通,主动获取学生当前的兴趣、需求以及表现。课堂上,教师提供的教学方式与内容十分单调,如拔河、跑步以及跳绳,这些项目并不能全面刺激学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生被动的学习与参与体育活动,无法维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难以保障体育教育中,兴趣教学法优势的充分发挥。
二、设计有趣的体育游戏,充分激发运动兴趣
将“快乐体育”教学理念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除了开展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教师还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体育教学,减少体育教学的目的性,让学生觉得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自始至终都是在玩,这样学生的心情会更加放松,运动效果会更好,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课堂,学生的体质就会得到更加有效的锻炼,这要比单纯的教授一些运动技巧更能锻炼学生,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为了达到“快乐体育”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要充分考虑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要让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体育运动,做到寓教于乐。而且科学的体育游戏完全可以达到理想体育练习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项目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圆形曲线跑”的游戏,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一、二报数,将学生分成甲乙两组,要求两组轮流做“障碍物”和曲线跑,规定固定的圈数,然后让学生听信号,一开始两组同步进行游戏,这样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奔跑能力。另外,体育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玩“丢手绢”的游戏,为学生准备好手绢,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之中。同时为了让游戏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可以设置趣味表演环节,让没有抓到人的学生站在圆中心表演节目。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具备趣味性,整节体育课学生都会处于一种心情放松的状态,此时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也会更加强烈。
三、组织竞赛类趣味体育活动,激发活力与热情
思想观念中,体育大部分是以竞赛的形式存在,中学生本身的好胜心非常强,利用竞赛开展体育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运动的活力与热情,而竞技及竞技过程本身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但需要教师们注意的是,并非要求教师设计常规类体育比赛。发展传统的竞赛类体育项目,如篮球比赛、50米赛跑等,的确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但不能使所有学生都感到快乐,快乐只属于少数在比赛中获胜的学生,这不符合“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
为此,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竞赛项目时,需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体育竞赛,使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的快乐。在开展趣味体育比赛时,体育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明确体育竞赛规则,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第二,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教师设计的趣味比赛不能采用激烈的碰撞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如教师可组织二人三足趣味体育竞赛,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一组再分成若干组,以二人组为单位。也可以在两人三足比赛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在学生的腿上绑上一只气球,让学生互相面对对方的气球,并设法把对方的气球踩爆,这就会引发一个新的高潮,使学生的兴奋点被点燃,这种趣味的体育运动模式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以让学生心理运动负担降低,使学生对体育课程充满热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从而使体育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
四、将音乐元素融入体育教学,活跃教学气氛
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元素可以与多种学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既能促进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又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身为初中体育教师,在初中体育中融入音乐元素,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非常符合“快乐体育”的教学目标。将音乐因素与体育教学相结合,趣味性强,能促使学生在音乐辅助下,激发学习斗志,缓解运动压力,同时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体育课教师可以将多样化的音乐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多个环节中,以不同风格和特征的音乐作为体育教学背景。比如,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学生在进行中长跑田径运动时,需具备很强的毅力和耐力,这是教师可以以《运动员进行曲》为背景音乐,节奏鲜明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意志力。此外,在中长跑运动学生休息时,教师可运用比较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缓解压力,逐渐降低心跳速度,缓解学生心跳过速、血氧过低等问题,促使学生改善状态,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对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等审美教育元素,把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既能有效提高趣味性,又能增强体育教学效果,活跃体育教学氛围。
五、创建情境激发参与热情
有研究表示,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感受大不相同。教师需要利用与学生情况相匹配的情境引导学生,使学生表现出学习欲望、主动性,拉近教育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富有吸引力的课堂,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情境之中,提升学生体育技能、知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初中体育对兴趣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匹配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适应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向往、学习激情。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对于篮球是比较熟悉的,且学生很喜欢篮球活动。当然因为部分教师所用教学方法、模式比较教条和传统,所以学生很难表现出学习兴趣与热情。为改变这一局面,篮球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前,教师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创建教学情境。如很多学生喜欢各种各样的NBA、CBA明星,学生喜欢看比赛。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学生最喜欢的一些篮球明星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比如三步上篮、控球急停、后撤步投篮。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篮球明星做出了这些动作以后,自己也会产生做这些动作的向往与热情。此时学生充满了兴趣与斗志,这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和研究:刚才XXX在使用控球急停的时候,总共有几个动作细节需要注意。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喜欢XXX,他的招牌动作是什么。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足够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此时学生就会在讨论期间,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对于篮球明星炫酷技巧的模仿、崇拜热情。一部分学生的讨论,最终可以让整个班级进入活跃的讨论氛围,其他同学被这种热烈的气氛感染,纷纷参与讨论之中,出现主动训练热情。
结语
提出并推进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及理念,有效改善了初中体育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身为初中体育教师,应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与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快乐体育”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多方面地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曹永泉.借助任务分析提升教学质效——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任务分析”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0(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