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探讨
袁文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袁文芳,. 自媒体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探讨[J]. 中国新闻传播,2023.1. DOI:10.12721/ccn.2023.158249.
摘要: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拥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不可小觑,前人留给后代子孙的是宝贵的知识财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逐渐映入了人们的眼帘,相较于传统媒体,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不受时空与介质的约束,所以其逐渐成为了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力量。如果能借助新媒体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弘扬,那么这一举措便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基于此,本文便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以自媒体传播与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展开了分析与讨论,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自媒体;传统文化;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8249
基金资助:

引言:优秀传统文化并不仅仅代表我国文化的经典部分,更代表着本民族的宝贵品质、前人为子孙后代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和永垂不朽的精神。它引导着华夏人自强不息,积极进步,不卑不亢,始终为华夏儿女坚挺的标杆。因此,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安定与国家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便是结合自媒体传播的优势展开讨论,提出几点传播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希望借此能够落实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一、自媒体传播的优势

(一)携带大量内容且传播速度快

自媒体的信息检索功能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知天下这一说法。在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这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夯实了一定基础,有关人员不需要过多考虑文化传播的成本,只要将传统文化的传播重点放在创作自媒体内容、以及选择自媒体平台当中即可。自媒体平台能够有效保障受众群体的数量,大范围的接触群众,将自媒体内容最大化的呈现出来[1]

与受众的互动加强

在以往的媒体当中,受众群体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基本上没有受众群体反馈或者是与其进行互动的环节。而自媒体就与之相反,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受众群体的参与体验感,不管是转发或者是留言、连麦等方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受众群体的体验,进而形成类亲密的关系,对于提升用户黏性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传播形式创新

自媒体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以及包容性,这就使得自媒体内容呈现多元化以及趣味程度很高。一般情况下,有自媒体平台提供发挥空间,而自媒体博主则不断的创作与创新内容,制作相应的视频信息,平台用户通过浏览视频,会产生更大的好奇心,这就使得人民群众更加容易接受自媒体视频内容。不仅如此,自媒体内容排版性也很强,伴随着平台的转换,会有不同的方式呈现,所以自媒体内容会更加随意一些,用户可以随时取用。相对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就能够更加自由,与传统媒体的严谨不同,这种情况下展现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的消除大众与其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能够保障大众更好的接受并传承这些文化。

二、自媒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从小处着眼,从生活中寻找题材

在当前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的时代中,有关人员为了传播传统文化,需要尽可能地迎合受众群体,但是为了迎合受众群体,从而将传统文化的内容改头换面,甚至歪曲了基本的事实,就会导致传播的效果变得不尽人意。因此,若想真正的复兴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关人员就不应当被原本的传播形式所约束,应当积极的借助自媒体平台,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展现给人民群众,提升自媒体内容的搜索准确度,借此帮助传统文化在众多自媒体内容当中,拥有一定的竞争力。而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要被陈旧思想所束缚,应当借助自媒体这种优良的助力,将传统文化内容的再创作放在第一位,明确自身的创作目标以及自媒体视频内容的定位[2]。想要复兴传统文化,保障传承,那么就需要人民群众的关注以及对其产生兴趣,自媒体人还应当紧扣时代的发展节奏,从生活处入手、从微小的地方入手,寻找身边可以使用的题材以及资源。在这之后,自媒体创作者可以借助记录生活的方式,来获得自媒体平台的流量、以及使用自媒体平台的观众注意力,通过这种方式,将传统文化弘扬出去。在必要的情况下,自媒体创作者还可以将流量进行适当的变现,借此获得自媒体内容的收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

(二)紧跟技术创新形式

有关人员应当明确,如果能够灵活使用自媒体所依托的新兴技术,那么就能够将传统文化变得更容易让大众接受。借助新兴技术,自媒体创作者能够将传统文化中比较无趣的文字,制作成各种动态漫画、视频影响、甚至于游戏内容,这样不仅保障传统文化能够更加直观,还能够促使受众群体更好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满足年龄以及阶层都有区别的观众。尤其是现阶段,使用自媒体平台甚至自媒体创作者,都是以年轻人居多,这种表现形式更符合年轻人的认识需求,只有年轻人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就能够促使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效果更强、传播形式更加多元化。借此各种媒体的合理应用,其不仅能够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进行有效丰富,还能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促使传统文化更加生动,并潜移默化的被年轻人接受,进而达到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3]

提供用户参与设计的渠道,满足个性化需求

给使用客户提供参与设计渠道,满足使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一种新兴的思路,这一思路的产生,能够有效解决使用客户无法将自身对自媒体内容的感受以及体验,及时的反馈给媒体方、以及制作方的问题,还能够有效解决自媒体内容制作方对使用客户的需求无法感同身受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自媒体产品的创造性能。在自媒体当中,互动性是其最大的优势以及特点之一,相关工作人员借助优质的自媒体平台,能够吸引使用客户积极的参与其中,逐渐将使用客户转化为自媒体粉丝,进而达到人际传播的推广效果,进一步的优化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

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将自媒体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在形式上优化传统媒体的缺陷与不足之处,同时还能够在传播内容上进行创新。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新兴媒体中的三维立体技术,创设数字博物馆,借助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创设新兴的传播形式,让历史中的人物及景象重新再现,促使其活起来、动起来,让历史重现在人们的眼前[4]

(五)树立责任意识

无论是以往传统的媒体形式,还是在现阶段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的传播环境当中,中国对道德规范的谈论声从未停止过,当自媒体存在于人民群众的注视之下,其所有的动作都会被放大,进而展开分析。这就需要自媒体人对制作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对于受众群体的反馈加强重视,严格的守住自身的道德底线,同时还应当正视人民群众对自己的质疑声,正确的回应这些声音,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以及约束。在现阶段,自媒体平台层出不穷,而各种各样的内容也呈井喷式的发展,因此,仅仅靠专业的机关部门对自媒体进行监督管理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只有设法提升自媒体人的道德素质、强化内容制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有效保障自媒体环境的积极与正能量。

结束语: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自媒体平台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这给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机遇。有关人员应当及时地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自媒体渠道,将有内涵、有价值的自媒体内容传递给广大群众,将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徐晓斌,张洁,刘云海.新媒体背景下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路径研究——以孝文化为实例[J].文化产业,2022(19):97-99.

[2].自媒体时代武术文化传播的特征、困境与突破[C]//.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体育新闻传播分会).[出版者不详],2022:84-86.

[3]王亚斌,李博."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媒体传播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1):217-218.

[4]王渭川,袁茵.广播媒体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探索——以“宝鸡人民广播电台”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08):59-6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