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的应对策略
张智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智慧,. 浅谈新课标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的应对策略[J]. 中国体育科学,2022.11. DOI:10.12721/ccn.2022.158128.
摘要: 九年义务教育分小学与小学,二者具有相同的特点,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小学体育教师更注重体育活动,以休闲为主;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重视技术培训,重视技术培训;小学阶段,因长期接受小学体育课的锻炼,导致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运动量的增大等方面的不适应。因此,本文探讨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 新课标;中小学数学;应对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8128
基金资助:

前言:当前,我国体育教育的目标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但在衔接方面仍需进一步强化。要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尽快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制定并实施学校体育整体发展规划,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体质的监测,要做好全民健身运动。要以学生体质、体质为考核指标,实行行政责任,督促相关部门做好青年体育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在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活动。

一 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状况

(一)小学体育教育的现在

大多数学校的小学体育和体育课都是以游戏式教学为主的。所谓“游戏式”,即小学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时,通常不重视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技术的训练。比如篮球运动的规则、羽毛球的技巧等等,一般都是让人把运动设备送到训练场,然后简单的说一声,然后分配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玩。这就造成了体育器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体育教学秩序松散,学生随意玩耍的时间比老师讲授和演示的次数多,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效果不大,造成了小学体育课中普遍存在的“游戏式”课堂现象。

(二)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

中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定型的时期。与此同时,初中体育教育对体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初中,学校体育教学要求体育老师赋予更多的体育技能,把课堂从“游戏”变成“技术”,使学生渴望各种体育和技术,从而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从而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老师们更重视实际操作,强调各种运动的要领和反复练习。

二 新课标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观念研究

中小学体育课程是一个整体,它是由多个教育阶段的有机结合而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协调、统筹协调,按照中小学生不同时期的生长规律和时空特征,充分处理好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各个要素的关系,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并使之发挥良好效果。在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时候,各个学校的体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个学段的体育状况分析出来,并及时发现问题所在,然后集中精力,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同时,体育教师要把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衔接思想灌输到学生的身上,让他们明白,终身体育不是一节体育课,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二)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思想
为使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衔接,教师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思想。一方面,就小学体育教学而言,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为立足点,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为落脚点,以“趣味性、渐进性”为原则。

此外,教师在进行小学高年段体育教学时,应当适量、适度、适时地增加一些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为日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衔接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保持连贯性、流畅性。另一方面,就中学体育教学而言,教师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根据《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对教学计划、教学任务进行设计,还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还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德育,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完善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衔接逻辑性

从教材开始着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互相研究教材,同一种运动项目的学习内容具有多功能性、多发展性和多目标性使得体育学科必须通过程整体设计来规划目标体系,体育教学内容存在并列(非逻辑性)关系。例如中学进行基层篮球赛中,教练会指导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使用变向运球,挡拆战术等技战术,小学阶段的比赛也有很多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常见的技战术,同理在中小学足球、排球比赛中都有同样的现象,因此,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及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关联性等逻辑关系来安排教材。通过学生的身心发育和体育内容的关系来进行体育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成为一种必要措施。

(四)规范管理
(1)规范书写教案。对教案的书写规定进行统一格式,并每年定期抽查教案。年轻教师在课时计划的书写上,须写详案。

(2)定期抽查体育课堂。对体育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定期抽查,认真执行课堂常规,保证上课实际内容与教案相符,避免教师职业倦怠。

(3)加强课堂组织管理,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教师应管理好课堂的纪律,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变化的练习手段,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合理利用体育器材,诱发参与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并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定期培训及考核,对新教师主要进行教学常规的组织方面的培训,对中青年教师主要进行教材的熟悉程度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方面的培训。并注意中小学教材的交互培训,使培训与考核的过程能够与中小学教材衔接相互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在中小学体育学习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五)提高体育教师讲课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多数老师采用了单一的教学方式,只讲讲解,学生听,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让传统的体育课程知识更具趣味性,把原来只能通过语言来解释的知识,变成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主动地获得和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体育知识的时候,可以把原来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变得更容易理解,这样,教师就可以把老师和老师的知识讲解结合起来,改变师生的独立性,提高师生的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在有效的互动中,充分地展现出老师的知识讲解能力,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六)发展体育趣味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

在某些地区,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比如跑步、扔沙包、跳远、运球等,这些都是长期固定的,很难让学生产生对体育的兴趣。比如,在篮球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接球触人”的方式,提高篮球的训练难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运动训练,可以在不改变基本训练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引入游戏环节,使学生的参与感明显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活动,给农村学生增加体育教学的内容,指导他们进行合作,指导他们的教学。

结语: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使得其在实施衔接时难以实现“无缝结合”。但是,作为保证学校体育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一个重要保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体育衔接的研究将会更加广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主动培养学生纪律意识、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优化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罗伟浩.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在课改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9):216-217.
[2]田涛.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12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