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师能以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及要求为导向,对体育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能助力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领域广泛研究及应用的一个全新概念,是助力课程改革以及教学理念与方法转变的重要教育指导理念。核心素养是指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与学科品质。高中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内涵比较丰富,主要包括健康意识、体育文化、身体素质、体育意识与体育品德几大方面,如体育文化涵盖了体育知识与技能,包括体育人文知识、生理卫生知识乃至体育锻炼知识等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巧、评价等体育技能。加强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可以使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及习惯,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增强个人素养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进了核心线材的训练,教师要适应这种需求,调整教学理念,加强和优化知识结构,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必须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运动要求有一定的学问。不论是以往的立体教学目的,或是目前的核心素养发展目标,都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体育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将有关知识进行整合、重组,逐渐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系统。二是重视教学实践。为了更好的理解体育知识的不足,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教学实践。第三,要促进教育的交流。教师要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探讨,从他人的教育经历中吸取教训,并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反省。总之,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保证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二)结合教学需求,创新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是健康教育模块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的高中体育健康教育多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或者由教师示范有关体育运动的技能及动作要领,再由学生进行模仿,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容易使高中生失去学习或训练的兴趣,最终会给健康教育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提高高中体育课堂健康教育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与需求,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等,增强体育课堂健康教育的灵活性,尤其是要注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状态等,灵活地选择及应用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使高中生在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避免他们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此外,在开展健康教育时,教师要注意紧密结合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及要求等,多选择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及身体素质的协同发展。
在体育课堂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和蔼、亲切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及交流,不要对学生“摆架子”,更不可凭借自身的教师身份震慑学生。在体育课堂健康教育期间,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等,选择能够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如游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微课和项目驱动教学法等。例如,在教学“认识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的危害”这部分体育健康教育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组织班级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以“不良生活习惯之我见”为主题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不吃早饭、沉迷网络游戏、不爱锻炼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进而改正、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
(三)选题的代表性
不管是何种教学活动的交互方式,都应该以教学内容作为媒介。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必须保证高中体育具有普遍的教育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应强调体育的特色,如娱乐、健身、身体活动、风俗、人际交往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挑选,以保证其教学内容的代表性。首先,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所以,体育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符合体育教学的目标。以教学目的为导向,使教学内容能更好地建构,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促进学习活动的发展。其次,所选运动项目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由于体育教学场地多为户外,因此,天气、温度、地形等因素对训练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最后,结合学生人数、设备、场地等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和转换。一句话,正确地选择教学内容,能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学实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体育健康教育效果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从根本上提升体育课堂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基础,在向高中学生传授体育健康观念时,教师要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如果教师在健康教育中只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体育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注意结合理论教学需求来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学习体育文化,增强体质。例如,在教学“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时,教师可以一边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的体育健康教育内容,一边开展实践训练活动,促使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不断发展。如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或者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时间来开展体育锻炼;又或者在平时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的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到周边的一些体育锻炼场地开展体育锻炼,并将锻炼的成果分享到班级微信群中,这样可以增加体育锻炼的趣味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班级中拥有共同兴趣的学生组成体育锻炼兴趣小组,如篮球兴趣组、乒乓球兴趣组等,并鼓励这些小组在课间休息时间或课后开展比赛,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实践技能,助力他们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
总结
新时期,在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中,结合家庭、社会、体育等个人的关心,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共同推动体育与健康的发展。培养终生体育观念,培养自主锻炼的习惯,为今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应梅."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逆向教学设计研究——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Ed.. , 2019, 3386-3388.
[2] 叶尔江·沙尔甫."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探索".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Ed.. , 2020, 726.
[3] 徐婷."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体育与健康疾病预防教育问题的剖析与对策".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期).Ed.. , 2021, 194-195.
[4] 达国萍."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Ed.. , 2019, 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