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是目前教学领域的重要教学科目,也是学生从小就要接触的重要技能,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重要举措。所以,身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现代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实现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中单一的书面演示教学带来的局限性,其不仅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还能够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多元化的选择。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演示教学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有助于更新教学观念
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容易缺乏趣味性,很难让学生一直保持注意力,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的情绪。即便面对会作答的题目,有的学生也不想举手回答问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不再单纯地依靠举手点名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与课堂学习进行融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构建全新的数学课堂,借助新型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随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收集数学知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逐渐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接受数学知识,为初中、高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顾着知识讲解以及课堂进度,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很难体现数学课堂的精髓。信息技术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多的话题,有利于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很少在意数学课程的教学本质,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转换思维的培养有所忽视,甚至还会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产生误解。许多教师虽然十分支持教学改革,但由于长期的传统理念的影响无法马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能够使得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空间得到拓展,凸显出教学创新的必要性。使用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教师能够将数学知识、理论、技巧、操作等元素进行融合,再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展开更为有效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融合的策略
(一)注重创设情境,发散学生思维
创设学习情境能够纠正学生对待数学的错误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思维的活跃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更应该坚持创新的思维,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积极地融入现代化教学的方式,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大多数是依靠教师的个人力量。但是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之后,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具体的学习方式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营造愉悦的数学学习氛围,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帮助学生及时解疑答惑,让学生消除心中对数学学习的疑问,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知识的延伸。
比如,在学习《四边形》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趣味学习的意境中发散思维。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四边形有哪些,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知道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真正地感悟数学知识,充分挖掘数学的魅力。通过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图形的理解,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或者以播放教学视频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与内涵相结合的乐趣。
(二)直观展示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阶段的知识学习大多数情况下要发挥形象思维的力量,形成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注重对数学教学当中知识点的转换,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图形,逐渐降低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能够更加自如。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而且也将多媒体教学中的难点与图片和动画进行融合。学生通过对教学动画的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使学生逐渐深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精准掌握,能够重点突破数学学习的束缚,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小学阶段的数学应用题是最难突破的题型,即便能够利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解题,但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效率并不高。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教学充分展现应用题的图解,为学生的思维延伸提供充足的空间,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抽象理解,深刻地展现出对数学知识的配合。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也应当注重讲解方式与知识之间的有效配合,不能单纯地展示或者体系讲解,否则很难准确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多媒体实践演示,动手制作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课堂、服务学生,让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地展现教学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数学分析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部分教师会给学生呈现完整的知识,学生直接能够看到结果,这样学生很难感受到求知的过程。教师要找到学生思维的误区,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多媒体教学工具具有强大的演示功能。通过演示功能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教学工具的制作,既发挥了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优势,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学工具的地方有很多,借助教学工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实践的快乐,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
比如,在学习《年月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指示操作,让学生自行进行日历的制作,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共同参与的方式,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实践的快乐,真正地体会到数学教学创新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入,促使教师的教学形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动态化的教学情境,也可以通过人际交往的方式,促进教学互动交流。同时,还可以通过构建数字化训练环境及学习资源库,创新训练形式,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并且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新评价方式,这些有效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一定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功元. 小学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思考[J]. 学周刊,2021(24):105.
[2]王勇,王峰.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与融合[J]. 田径,2021(7):71.
[3]魏黎. 借助信息技术提升美育素养———论小学音乐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J]. 新课程,2021(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