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数学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也能够丰富情感态度,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要求,在评价上,也需要遵循出多元化的评价原则。
1多元评价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十分必要,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其年龄较小,他们渴望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与赞美,借助多元化评价,能够关注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找到学习自信心,激活学习积极性,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可帮助学生塑造出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对此,教师需从多个角度把握评价方法,结合学生的各项需求来优化评价方式的应用,将理论和实践深度结合,充分发挥出评价对教学的反哺作用。另外,应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目标也更加明确,在评价上,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将评价拘泥于分数上。应用多元评价方式,要求教师转变师生角色,发挥出辅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将学生作为评价的核心对象,要做到多元评价,教师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和研究,这能够显著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2 多元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2.1 在师生对话中组织评价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是由教师包揽整个课堂的话语权,偶尔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是传统的课堂提问,这种课堂是教师为学生灌输知识和思想的“死课堂”,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基于多元评价理论的指导,需要搭建新型对话关系,让师生成为复合型的主体关系,课堂不再是教师用于约束学生的武器,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成长。
一是组织教师评价:教师是数学课堂的主导者,了解学生的态度、性格以及思维情况,可用评价来调节教学活动,发挥出数学课堂的优势,教师评价是数学课堂中的主要方法,应当继续发扬光大。比如,在关于《三角形面积》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讨论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并求得面积时,教师可以给出评语:“大家非常聪明,采用了这种方法,将没有学过的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此前见过的平行四边形,这种方法就是数学中常见的‘转化’”。恰当的鼓励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二是在学生自评中实现自主发展:新课程理念要求评价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无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评价,此时,学生的自主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评价内容上,可针对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和情绪情感能力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在每一节课结束前,教师可提问:“大家在课堂上有什么收获?”、“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想知道?”学生的自评过程便是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
三是利用生生互评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生生互评是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出“学、赶、超”的氛围。在学生互评上,要做到公正、公平,在生生互评中,评价者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反思自我,修正自身行为,被评价者则接受他人的评价,不断完善自我。在生生互评中,学生知道了欣赏自我、欣赏他人,能够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
2.2 抓好课堂的即时评价
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对学生表现出的方法、过程、学习态度、效果等予以的即时表扬或者批评,此类评价以教师或者学生的口头评价为主,并辅以肢体语言和眼神评价。抓好即时评价,可启迪学生心灵,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即时评价要做到及时、积极、鼓励,多采用赞赏性的评价,评价是一门艺术,对于学生的即时评价应当精心设计,使之丰富多彩,有时,不一定正好对准某个学生,换个角度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即时评价还要做到准确、及时,善于挖掘出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予以巧妙的点拨和暗示,比如:“你的解题思路有一点繁琐,看看还能不能找到更加简洁的思路呢,但是,如果你喜欢使用这种方法也是可以的,老师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更好的”、“太棒了,你掌握了数形结合的精髓,看看这是不是让解题过程简便了很多呢?”
即时评价还要做到客观、公正,只有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即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引发下一步骤的积极学习行为,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本身,教师要持褒奖和肯定态度,对于学生的消极行为,则要予以劝诫或者否定,不能因为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劣来判定学生的人品,更不能以消极行为作为讽刺、攻击的依据,应当做到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
另外,评价还要真情切意,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否则,就会出现“学无所乐”的结果。在如今的课堂上,常常会听到“太好了”、“太棒了”、“老师喜欢你”这种千篇一律的评价,此类评价缺乏情感,自然无法产生说服力,评价语的使用要尽可能带有情感色彩,真情实意的给出学生评价。比如:“XX同学,你在这次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活动中表现非常好,做的总结十分精彩,老师为你点赞”。总之,即时评价要把握好“度”,贵在恰当、言之有情、务求适中,以充分发挥出评价的作用。
2.3 科学应用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也被称之为“绩效评价”、“能力评价”、“真实性评价”,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与技能的一种评价方式,此类评价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获取情况,也能够揭示出其中的非认知行为,是后续小学数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发挥出表现性评价的作用,需要为学生科学设计表现性任务,表现性任务并非单一让学生参与游戏,而是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评价,应当涵盖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多个方面。
比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任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袋糖要分给大家,糖的块数一共是106块,请问班级中一共有多少同学呢?如果每个人得到的糖一样多,那么,你能够分到几块?大家开动脑筋,写一写,画一画,写出算式,并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思考过程中,让学生将生活与数学知识连接起来,再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增减分糖学生的数量,继续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让学生有丰富收获。
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任务:“有位同学不知道为什么梯形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吗?可以使用图形和图片来表示”。这一任务是考察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关系的理解,其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向他人阐述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知道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也乐于完成,成效非常好。
除此之外,还可使用高层次的词语来提问,比如分析、对比、区别、联系、说明、解释、发现、概括等,通过此类评价,教师能够从不同学生的回答中评价出他们的技能知识和思维情况。
3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评价内容和形式单一的问题,并且整个评价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评价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谢东其. 探讨小学数学中多元性评语评价的最佳方式[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5):123.
[2] 卢晶晶. 让评价走向多元立体化 ——探微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建构[J].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0(8):45-48.
[3] 张金波. 小学数学"三学"课堂中多元化评价研究[J]. 小学时代(奥妙),2021(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