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是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更加应该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书法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书法教学的有效开展,促使小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汉字的艺术美,促使其对书法教学产生足够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书法学习中,从而提高书法教学效率。
一、小学书法教学的现状
虽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书法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是由于部分任课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具体开展书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然在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进行创新。通常都是先传授小学生理论知识,然后为小学生示范书写的技巧,最后组织小学生进行训练。在整个过程中,小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学习位置。这样的书法教学模式,不仅很难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不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书法教学的要求。
二、以“墨”育人:学校书法特色课程的发展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办学特色如何继承和创新成了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通过借鉴国内外其他学校的做法,我们发现,学校在发展书法特色的过程中忽略了书法丰厚的内涵与育人功能,研究太过单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书法特色课程―—“耕墨”课程孕育而生,它除了加强书法技能训练外,强调以"墨"育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耕墨”课程的推进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大部分教师缺少传统文化底蕴和参与课程活动的激情,学生的现代生活和传统文化存在时空距离等,这些都对“耕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出了严峻挑战。经过漫长的迷茫期,学校认识到∶唯有在各类课程推进中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渗透,利用语文中的生字教学、数学中的数字启蒙、英语中的单词书写、道德与法治中的书家故事、音乐中的书法歌曲、体育中的书法操、美术中的书法艺术、校园环境的布置、开设的书法社团等,让传统文化渗透到“耕墨”课程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两者有机融合,“耕墨”课程方能得到新的发展。“耕墨”,是学校在校园文化不断积淀中创生出来的,是学校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学校希望能“耕墨”而得“墨”,依托“耕墨”书法特色课程的建设,充分挖掘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墨"育人,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培养规范有度、积极向上、自由灵动的现代中国儿童。
三、以“墨”育人∶学校书法特色课程的价值追求
学校以“耕墨”课程为切入点,在“耕墨”课程实施中培养“端行、乐学、灵动”的学习书法的良好习惯,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展。
(一)“耕墨”课程是育人功能的发生地
真正的德育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生活中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耕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德育因素。例如,书写技能训练时引导学生做规范、细致、谦虚、正直、创新之人,通过校园书法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书法交流中提升学生自信心、团队协作意识等。学生参与“耕墨”课程学习的过程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是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过程。因此,“耕墨"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育人功能始终伴随着"耕墨"课程在进行。可以说,“耕墨”课程建设是学校育人功能的发生地。
(二)“耕墨”课程育人的切入点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是需要给课程注入育人价值,构建学校德育课程。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校的德育还停留在说教层面,多为一种随意的、不可测评的活动,还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系统、规范和相对稳定的德育教育体系,而“耕墨”课程丰富的德育内涵,正好可以弥补学校德育的缺陷。因此,学校着力以“耕墨”课程为切入点,依靠课程的引领,以"墨"育人,充分发挥书法特色课程的育人功能,为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三)“耕墨”课程使德育品质得以提升
有了德育功能的渗透,“耕墨”课程从原来的只关注书法技艺到现在关注书法内在的人文思想,关注在学习书法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之相匹配的书法人格,从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增加了“耕墨"课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在“耕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学校德育有了抓手,德育变得系统化、课程化了,提升了学校德育的品质。两者有机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四)拓宽小学生的视野
在传统的小学书法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通常都是照本宣科的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同时教学内容还比较局限。对于这样的小学书法教学大多数小学生通常都不感兴趣。因此,任课教师应该积极的突破传统书法教学课堂的局限,并对书法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以此有效的开拓小学生的视野。
各种形式的书法展示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学会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郭沫若先生曾讲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是要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律,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行为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做事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去体贴人。"郭老的话道出了写字的真谛,确实写好字对于一个人习惯的养成、意志的磨炼、思维的发展、人格的健全、情操的陶冶和思想品德的修炼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多年的实践中,依托“耕墨”课程引领,以“墨”育人,培养规范有度、积极向上、自由灵动的现代中国儿童,从而达到“书心化人”的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杨思魁.论小学书法教学的必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5.
[2]黄倩平.浅析小学书法教育德育功能的挖掘与运用[J].新教师,2020(62):56-57.
[3]沈国社.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书法教学中书法欣赏的多元路径[J].书法赏评,20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