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建立完整的意识体系的重要环节。近些年初中生压力增大导致学生抑郁、焦虑、自杀等事件频发,我国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日益凸显出来。因此注重对初中生的心理素质的提升依然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初中体育课堂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够缓解学生面对学业、人际交往时的心理压力。因此,初中体育课堂应当成为初中生心理素质的提升的重要载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生的各项心理素质。
一、初中体育教学对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感是增强人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因此初中生的自我认同感对于他们的心理素质很重要。经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低,这样初中生就可能存在对自身目前的学习情况、人际交往状况和生活状态等不满意的心理状态。通过在体育课堂上的日常训练,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找出自身的优势,增强他们对自身的认同感。这样能够使学生更自信、更适合的融入初中这个大环境。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甚至他以后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当代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处于比较欠缺的状态。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会有很多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身在团队中所起的作用有更清晰的认知,并在此过程中明确相互配合的意义。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一)教师应当创新体育课堂方式
体育课堂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老师可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让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自信心。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是其他学科成绩提升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样适用于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中。在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热爱体育并在体育锻炼中找回自信心,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自身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或者说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好而在体育方面并不是很突出的学生来说,老师在制定课堂目标的时候尽量布置他稍微一努力就可以完成较好的体育项目,让他在这项体育项目中拥有较好的自我成就感,这样循序渐进不仅会使他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心理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1)以生活实例导入课堂。在中学体育的课堂上,学生综合素养应该受到重点重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学生采取消极的学习态度来对待这门学科。因为这门学科不会和学习成绩挂钩,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将教学内容一遍又一遍教授于学生,学生只是单一作为“聆听者”就好,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中学想要更好的开展学生素质培养,就需要对德育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尤其是体育教师应该首先摆正自身的心态,了解每一个同学的擅长项目,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为选项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比如有的同学上肢力量比较强,那么就可以做一些引体向上、篮球项目,有的同学下肢力量比较强,就可以做一些长跑、短跑、调高等项目,有的同学转向时篮球足球乒乓球,那么就要发挥他们的优势,提前选好运动场地,组织同学们开展训练。
(2)创设生活情境,激活课堂。中学体育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想要真正开展好素质教学方式,就要想办法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优缺点,做好性格统计,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做好教学方式差异化,因材施教设定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制定出符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思维。在日常授课时,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特有的运动天赋,肯定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的差异化,正确的引导学生多提升自己的短板,每个学生都应该发掘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保持最高效的学习状态。比如,看过《爸爸去哪儿》的学生都知道“萝卜蹲”这个游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一个学生都用一个颜色命名,可以是“紫萝卜”、“黄萝卜”,也可以是“红萝卜”、“白萝卜”,然后再由一个学生开始,如“红萝卜蹲,红萝卜蹲,红萝卜蹲完,黄萝卜蹲”,念到谁的名字,谁就要快速做出反应,做出与前一个学生相同的动作,这既是一个体育活动,也极其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能够在游戏中找到欢乐,逐渐培养兴趣,加强体育锻炼。
(二)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抗压能力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的体育课堂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某些项目的训练上制造一些困难,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快速的提升。同时老师还可以适当地运用批评法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困难性,只有这样才能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行,使他们能够在真正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会一击就倒。例如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在进行800米训练的时候,按照他的速度可能是4分20秒,老师就可以说这样的速度已经差其他同学一大截,同时与你自身相比也是慢了好久。老师可以采用诸如此类的批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成绩并不是很满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气的温和性以免起到相反的效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身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初中体育老师要在体育课堂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我们当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在我们现代社会无时无刻都充满了竞争,没有竞争意识的人很快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而体育本身就是一项充满竞争的项目,因此初中体育老师应当抓住这个天然的优势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初中体育老师可以采用很多种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差距,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步。例如体育老师可以在一项比赛前就强调胜利者可以获得的奖品,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比赛的项目中,在比赛结束后立即对成绩靠前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此种办法来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协调发展,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增强体质、体育训练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在今后的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不断对体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才能有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海兵.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0,22(03):173.
[2]郭兴喜.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4):1+4.
[3]毛隽.中考背景下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田径,2020(02):61-62.
[4]嵇进军.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