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来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股骨颈骨折近年来发病率显著提高。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患者会出现骨质疏松、肌肉衰减等表现。该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生活质量均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但是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伤害[1]。目前,外科治疗中,多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该疾病,该手术由于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康复效果良好,得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临床上不同的手术方式,康复效果也有所不同。目前,临床上一直在不断寻找合适的治疗手段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本次研究中,本院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以下是详细内容。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与方法
纳入本科室(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n=66)展开研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即每组33例样本。纳入标准:66例患者均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患者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年龄>60岁,无股骨部软骨退变影响。排除标准:排除有手术禁忌症患者、严合并症患者、恶性肿瘤、腰部疾病史、依从性较差患者。
对照组:男(n=23例)、女(n=10例);年龄范围:63~82岁,平均:73.2±3.2岁;
观察组:男(n=22例)、女(n=11例);年龄范围:62~80岁,平均:73.6±3.3岁;
对比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具体方法为: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各项项目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与血气分析检查等,保证患者处于可以手术的状态,对于患有心血管、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患者需要采取药物治疗,使其心血管、血糖处于稳定状态,再进行手术。术前,使用X线了解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进行手术[2]。(1)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待麻醉工作完成后,选择适当的假体进行治疗。(2)部分患者采取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部分患者采取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前做好备皮、备血等准备,在手术中患者采取侧卧位,患处侧在上,从外侧切口或后外侧切口进入,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清除圆韧带带窝软组织,髋臼锉处理髋臼至软骨下骨,髋臼假体植入时注意与髋臼边缘相切合。股骨侧假体安装时注意截骨范围,扩髓时需要保持力线,以便安装时保证假体前倾角,使得假体与股骨侧充分匹配。术后两周需要拆线出院,术后1个月下床负重活动。
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具体方法为:行硬膜外麻醉,经外侧打开患者髋部,同样截断股骨颈后,清理软组织后,选择合适假体,在其周围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上述2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根据患者康复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治疗后并无出现感染症状,复建后无疼痛,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良好,术后出现轻度感染症状;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1.4统计学
SPSS22.0,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2组有效资料,以P<0.05认定有统计差异。
2结果
2.1 对比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总有效率为78.79%,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详细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n/%)
2.2 比较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情况 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3.46±11.64)min,长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23.20±12.04)min,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0%(10例),高于观察组的9.09%(3例),组间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65.10±24.05)ml、住院时间为(14.20±2.53)d;对照组的出血量为(167.24±21.43)ml、住院时间为:14.59±2.65(d),组间数据比较:P>0.05;
2.3 对比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自行步行率 观察组股骨颈骨折患者自行步行率为93.94%(31例),对照组自行步行率75.76(25例),组间数据对比:P<0.05。
3讨论
股骨颈骨折属于老年人群常见病,该疾病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由于大部分老年人存在基础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往往需要及时得到治疗才能够预防手术后出现感染症状,提高患者康复效果[3]。
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方式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临床疗效不同,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当前临床上首先的治疗手段,该治疗方式能够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帮助患者尽快下床活动,同时还能够避免因为长期卧床引起其他的并发症,减少疾病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往往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等问题,因此需要术者在手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同时在术前备好相关用品,注意做好术后并发症预防工作。
处理全髋关节置换术外,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也能够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目前股骨头置换手术被分为单极与双极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有研究表示该手术方式适用于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中,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性。而全髋置换术的适用范围较广,其临床效果更佳,建议首选[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另外,观察组股骨颈骨折患者自行步行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比较:P<0.05。两组患者除了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P>0.05。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且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半年步行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P<0.05。提示说明,全髋置换术能够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效果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由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明显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病情,同时还能够尽量提高患者早期活动量,并降低患者髋部疼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白冰.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54-56.
[2]冯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5):68-69.
[3]肖飞.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疗效[J].西藏医药,2020,41(2):38-39.
[4]殷贵鲲,温准.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4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