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基底细胞癌属于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由于生长十分缓慢,很少出现全身转移现象。采取手术完整切除方式,是改善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1]。由于大部分的皮肤基底细胞癌发生在患者颜面部,而鼻翼作为鼻肿瘤的好发区域,鼻翼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后,会影响患者局部组织的外观形象,突出了修复创面工作的重要性。患者往往在创面修复期间,伴随严重不良情绪,是由于患者过于重视修复后的外观形象,担心出现瘢痕或修复不良等现象出现。因此,需在满足患者修复效果达到最佳的前提下,积极降低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故开展综合护理应用其中,并观察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收诊的80例皮瓣转移修复鼻翼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均开展手术切除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位于39-70岁,平均年龄为(48.36±5.66)岁;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位于38-70岁,平均年龄为(48.16±5.42)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皮瓣转移修复鼻翼部鼻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创面治疗期间,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需在入院后,为之展开血液检查,以及相关指标检查,护理人员需向患者介绍此种治疗方式的优点,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记录。
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在术前需保持其皮肤的清洁,展开心理疏导,改善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术后使用凡士林纱布保护患者创面,避免出现张力性水泡或局部干燥性坏死等不良。术后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压坏皮瓣。在术后三天内需注重对皮瓣颜色、温度、质地等的观察,检查皮瓣血运期间是否存在异常现象。留意患者病房的干净卫生,时刻保持空气清新,限制病房的探视时间。积极展开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变化有一定认知,消除焦虑及不适反应。
1.3观察指标
展开HAMA及SDS评分比较:两组皮瓣转移修复鼻翼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前后,就患者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展开分值比较,前表格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如<7分,便没有焦虑症状。后表格SDS测得分值超出53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分值越高与患者抑郁情绪越严重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在SPSS22.0中精准录入,组间计量资料应用(x̄±s)予以表述,经t检验获取结果;计数资料应用(%)予以表述,经χ²检验获取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展开HAMA及SDS评分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及护理干预前,评估得出HAMA得分与SDS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HAMA分值与SDS分值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由表1所示。
表1 展开HAMA及SDS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基底细胞癌发生在面部的几率较大,鼻翼作为基底细胞癌的好发区域,出现此种疾病的原因与皮肤长期暴露于阳光之下存在联系[2]。鼻翼基地细胞癌在手术中的切口范围往往要大于病灶边缘,深度会达到鼻翼软骨处。患者在手术切除后,需修复鼻翼组织缺损现象,从而达到较为良好的预后效果。在修复开展期间,患者会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心理情绪,主要体现在焦虑和抑郁情绪方面。因此,需展开综合护理,用于患者创面修复中,积极进行心理指导,消除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并帮助其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知,做好知识的普及工作,进一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干预效果更为理想[3]。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后,该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突出了综合护理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用于皮瓣转移修复鼻翼部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患者创面修复中,能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干预效果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王艳. 皮瓣转移修复鼻翼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创面配合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9,28(09):132-135.
[2]朱雁,刘玉梅,杨晓凤,等. 护理干预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外医疗,2017,36(04):158-160.
[3]程超敏,谭双运.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在手外伤皮瓣转移修复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7):2238-2239.
作者简介:谢蓉(1976-),女,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工作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学历:大专,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皮肤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