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形成[1]。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且具有高致残及高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目前较常用的药物有前列地尔、氯吡格雷等[2]。本文即分析了急性脑梗死采用前列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较显著。现阐述如下内容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于2019年1月-2020年8月为时限,以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象,依据不同干预方案分设2组对照研究,各为40例。总结分析患者基础信息:试验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最大81岁、最小55岁,均值(67.6±10.3)岁。参照组1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最大82岁、最小54岁,均值(67.9±10.5)岁。经统计软件处理各组相关数据,结果P值>0.05,发现无统计差异,可比。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症采取降压、降血糖、降血脂、脱水剂等的治疗,再给患者采取溶栓、神经保护剂、抗凝方面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参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具体用量方法为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片,一次75mg,1天1次;连续治疗2周。试验组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氯吡格雷片用法用量与参照组一致,前列地尔用量用法为,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将2mL前列地尔注入2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1天1次;连续治疗2周。
1.3评价指标[3]
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数据处理
由统计人员处理所得文中数据,工具为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x̄±s”,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分别用X2、t检验数据差异,当P<0.05时,满足统计处理要求。
2.结果
表1中,经过治疗,试验组总有效为95%显著优于参照组77.5%,满足统计要求(P<0.05)。
表1 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n(%)]
注:与参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目前,通过国内外的学者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证明,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向是控制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4]。氯吡格雷是一种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其作用原理是抑制ADP受体来控制纤维蛋白原受体的活化,血小板的聚集收到了有效抑制,阻止并减少了血栓的形成。前列地尔是脂肪球囊载体制剂,其主要作用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存活时间,并且能有效减少药物刺激血管,长时间发挥药物的作用;前列地尔还具有靶向扩张髂血管的作用,促进了侧支循环的改善,并发挥出溶解白血块的效果,血小板的聚集受到抑制,自由基减少产生,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受到影响,从而起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促进了再灌注损伤的减轻。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缩短了肢体功能盒神经功能的改善时间,减少了神经功能缺损[5]。本文的结果显示,2组对比中试验组治疗总有效为95%显著优于参照组77.5%,满足统计要求(P<0.05)。可见,急性脑梗死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发挥着极大的优势和作用。
综上,急性脑梗死采用前列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冰峰.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20,(13):36.
[2]狄美琪,胡玲玲,王引明, 等.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11):1175-1178.
[3]李杰文,周利胜,何显荣.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在MCA致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0):1560-1563.
[4]刘伟.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3):90-91.
[5]刘维婕,刘坤,刘丹.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5):7-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