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精神科相比其他科室具有特殊性,其接诊人群以精神类疾病患者为主,该类患者于发病期间多以躁狂、行为暴力、情绪冲动为主要表现,因此对他人人身安全、社会公共秩序等易造成危害,存极大破坏性[1]。为维护精神科就诊环境,保护医护人员及就诊患者、陪诊家属人身安全,促进患者情绪状态及个人行为保持稳定,于行诊疗期间,以预见性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于护理前通过对患者病情、病史、既往症状反应等做研究,分析其躁狂发作、生暴力行为诱发成因,预判其发病可能性,以此给予其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以此管控其躁狂发作、生暴力行为发作次数,抑制其病情进展,从而促进科室疾病救治工作顺利开展,存良好护理干预效果[2],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采集研究样本,共110例,平均方式分组,参比组资料:男31例,女24例,(50.06±2.78)岁,病史(4.91±0.27)年,研究组资料:男30例,女25例,(50.12±2.69)岁,病史(4.93±0.24)年,无差异(P>0.05)。
1.2方法
行常规护理为参比组:对存躁狂发作发生暴力行为患者遵照医嘱给予其治疗用药,同时管控其个人行为,对其进行妥善安置,预防其伤害他人或自伤。
行预见性护理为研究组,护理措施如下:
(1)资料整理:对以入院患者实施资料采集,汇总其病史、既往用药史、病情进展情况等信息,以此做综合性评估,对患者诊疗期间护理服务所需做充分分析,结合其年龄、机体健康水平等特点,合理制定护理干预计划,针对性调整方案细节,从而使护理措施能够对患者做到有效干预。
(2)护患沟通:于患者就诊期间,医护人员需重视患者个人情绪及心理状态,在日常诊疗实施过程中,以亲和、友善、真诚等态度与其进行沟通,并从患者角度出发,对患者所提出合理性要求尽量满足,使患者感受到他人关心,避免因语气不当、医护人员状态不佳,诱发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及疾病发作,从而促进患者病情及个人心理状态保持稳定。
(3)行为预防:行护理期间,严格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治疗用药,同时为其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引导其遵医意愿。此外,于日常期间,组织患者开展有益其身心健康活动或体育运动项目,充实其生活内容,增加其机体运动量,以此使患者精力得以释放。
(4)发病干预:为管控患者躁狂发作及暴力行为,护理人员需加强巡视,充分关注患者个人行为及状态表现,如患者突发呼吸频率加快、凝视、握拳、躯体紧张等情况,需第一时间进行干预,通过语言引导、肢体接触实施安抚等方式,也可给予其喜好物品、书籍等,促进患者转移注意力,缓解其异常情绪状态,从而抑制其发病。
1.3观察指标
组别间干预前后,暴力行为发生几率、躁狂发作几率行统计,心理状态采用焦虑、抑郁评估量表(100分,量表均为高分为差,低分为良好)进行评测。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精神科躁狂发作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护理干预效果,采用SPSS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值、C²值进行检验,以(x̄±s)、(n%)方式进行表示,检验结果为P<0.05,表示数据存差异、P>0.05时,表示统计结果无差异。
2. 结果
2.1组别间护理干预效果统计
临床指标项及量表评测得分统计,研究组护理干预效果存优势性(P<0.05),见表1。
表1精神科躁狂发作发生暴力行为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对(n%,x̄±s) n=110
3.讨论
躁狂、暴力行为在患有精神类疾病患者中属常见症状,患者易受环境、氛围、他人行为等因素影响,导致突然发病,损害他人生命安全的同时,对患者自身安全也存在较大危害性,是导致精神疾病患者残疾、死亡的成因之一。
临床治疗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对精神疾病患者病情进展起到抑制、管控作用,但因精神疾病较其他组织器官实质性病变相比存显著差异性,因此单一采取治疗措施并不能完全对患者病情做到有效管控。基于此,行治疗期间,以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可促进临床诊疗措施治疗作用得到有效发挥[3]。预见性护理在护理干预过程中以预判患者机体状态及病情进展为重点的临床干预方式,于实施前,充分采集患者资料及病情信息,通过分析,给予其所需护理干预措施,管控诊疗期间影响因素,以此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在临床诸多护理方式中存显著优势性[4]。以预见性护理对精神科躁狂发作发生暴力行为患者进行干预,于护理期间,通过病房环境营造、躁狂、暴力行为预防、用药指导、情绪安抚、人文氛围构建等措施,对患者个人情绪、精神状态等做有效干预,以此可显著降低环境因素对其病情影响性,由此保持患者于诊疗期间情绪稳定,降低其躁狂、暴力行为发生几率,从而在提高临床诊疗实施有效率的同时,抑制其病情进展,因此,预见性护理相比常规护理对精神科存躁狂、暴力行为患者更具护理干预有效性,干预效果极佳。
综上所述,精神科躁狂发作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护理干预,以预见性护理措施具备良好干预作用,实施后可抑制患者病情发作,存较高应用价值,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韦柳仕.女性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1):228+230+232.
[2]王晓琴,王林,耿在香,王艳红.临床护理路径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7):169-171.
[3]安晓琴.探讨躁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6):235-236.
[4]胡欢.预见性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暴力冲动行为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7):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