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高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高欢,. 案例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国际护理学,2021.6. DOI:10.12721/ccn.2021.157052.
摘要: 目的:探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6-2020.6期间在护理学校学习的学生,选取其中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研究组开展案例教学法,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等学习效果提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效果显著,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升,建议广泛应用。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知识;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考试成绩
DOI:10.12721/ccn.2021.157052
基金资助:

现阶段,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与之相应的医学教学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与改进中,新时代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护理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还要提升职业素养。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巩固并提升所学知识,主要针对理论性较强且较难掌握的专业课程,讲案例结合课程内容帮助学生们就病例进行讨论、分析与总结进而达到巩固提升基础知识并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1-2]。目前,案例教学发已广泛应用于医学、药学及护理学的临床教学中。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6-2020.6期间在护理学校学习的90名学生,随机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45名学生中女学生37名,男学生8名,年龄15-18岁,均龄(15.53±1.32)岁;研究组45名学生中女学生38名,男学生7名,年龄15-18岁,均龄(15.24±1.31)岁,对比所有参与研究学生的基线资料,P>0.05,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学生均为在校学生,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传授护理学基础知识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演示,学生模仿教师的做法进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纠正错误的做法。

研究组:该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案例教学法。

(1)教师根据当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案例,案例应具备典型、真实及恰当的特点,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且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们对此案例是否会感兴趣,知识点应在学生所学知识范围内,是否能够扩大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最后根据案例设置相应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们去思考。

(2)呈现案例的时间不固定,根据课程需要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者课后任何一个时间段进行,且呈现案例的方式也多样化。例如在进行小儿进行氧气吸入法治疗时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临床案例资料通过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在课前10分钟呈现效果最好,可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3)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分析并讨论案例,例如:在讲解患者在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可引发急性肺水肿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准备与此相关的案例,同时对学生们提出问题,如输液操作的正确方式是什么?急性肺水肿有哪些症状?若发生急性肺水肿应该如何处理?如何避免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针对这个案例应该采用何种护理方案等。让学生们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并给出案例中适宜的护理方案,教师从旁指导,对可取之处提出表扬,对不当的护理行为给予纠正。

(4)教师根据设计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人扮演护理人员,另一人扮演患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能让学生们更有效的掌握知识,更能体会到患者的情绪,加强其换位思考的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更贴心、更专业的护理服务。课堂结束时教师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给出更加合理的护理方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与考试成绩优良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23.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型的数据使用x̄±s来表示,运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型的数据使用%来表示,运用x2值进行检验,当计算结果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

如表1所示,研究组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提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对比[n(%)](n=90)

组别

对照组(n=45)

研究组(n=45)

X²值

P值

学习兴趣提高

22

40

16.7972

0.0000

学习效果增强

20

41

22.4364

0.0000

知识了解清楚

26

40

11.1364

0.0008

解决能力增强

25

42

16.8787

0.0000

思维能力提高

28

43

15.0111

0.0001

沟通能力加强

32

43

9.6800

0.0018

合作能力提升

34

42

5.4135

0.0199

职业素养提升

37

45

8.7805

0.0030

2.2对比两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

如表2所示,研究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考试成绩优良率对比[n(%)](n=90)

组别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优良率

对照组

19

12

7

7

31(71.1)

研究组

28

11

5

1

39(86.7)

X²值

4.1143

P值

0.0425

3 讨论

护理教学是培养实习护理学生提升护理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从理论学习过度到实践应用的必要手段[3]。由于护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单一通过课堂教学无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与实践能力,为了提升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临床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间团队合作的精神,让学生们将理论课程联系到实际应用中,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加强临床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对提高其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有积极的意义[4-5]。本次研究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组学生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教学效果高于对照组(X²=16.7972、22.4364、11.1364、16.8787、15.0111、9.6800、5.4135、8.7805,P<0.05);研究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²=4.1143,P<0.05)

综上所述,将案例教学法融入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能提升其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建议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塬钊. 案例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20, 036(004):69-70.

[2]李玉丽、王克芳、邹凌燕、杨媛. 混合式学习在护理学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 2020, v.17(11):47-50.

[3]余珍珍, 申玲, 庄嘉元,等. 以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 No.279(03):116-118.

[4]孙晓晶, 李潘.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27):105.

[5]孔冉.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好家长, 2019(47):60-6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