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分歧杆菌感染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受到病菌侵袭,产生炎症性病变,对于软脑膜、蛛网膜以及脑血管形成损伤,严重则会损害脑实质、脑神经。病情的持续进展,致残、致死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需要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1]。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中,常用抗结核药物、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进展。为了获得良好的预后,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应该侧重于并发症的防治、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关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期间的身心状态,了解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重视每一处细节,给予其精细化的护理服务,对于患者的快速、良好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细节护理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9.86±7.34)岁。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39.53±7.19)岁。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遵医嘱用药,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监测其意识、瞳孔、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生胃肠道不适、视力减退、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开展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说明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高热量食物,维持营养的充足供给。病房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并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让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避免其劳累、受凉。
观察组(细节护理):①风险评估与防控: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深入到各个护理步骤、环节,进行风险评估,从中找寻问题,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将既往的发生的不良事件(脱管、标识不完整、记录不全等)作为警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为了加强对护理风险的防控,需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定期进行业务培训,锻炼和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回顾既往工作,从差错和失误中总结经验,做到扬长避短。执行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一名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认真落实护理方案,精细化的实施护理操作,避免出现差错。
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能够诚挚、热情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亲切的给予患者关怀和问候,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认真倾听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负面情绪的产生,应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解答患者感到担心、顾虑的问题,帮助患者排解烦恼,逐渐消除其负面情绪,改善其精神状态。介绍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时,强调各种治疗药物以及各项护理措施对于疾病治疗恢复的积极影响,引导患者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可以增加其对于病情康复的信心。
③预防性护理:预防性护理的开展,主要侧重于并发症的防治。留置管道期间,应该加强管道的管理和维护,妥善固定管道的同时,经常进行清晰、消毒。患者卧床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其进行翻身,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根据患者的卧床体位,针对长时间受压部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缓解该部位受到的压力和摩擦,避免出现皮肤损伤,降低压疮发生风险。在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的陪护下,适度进行活动。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效果
表1两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n(%)]
2.2两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表2两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对比(x̄±s)
3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为了防止病情的持续进展,应该及时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脑血管、脑实质、脑神经受到的损害。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给予其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对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加快其康复进程有着积极的影响[3]。该过程中,应该着重细节问题,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各方面因素,了解患者对于疾病治疗和康复护理的需求,进而实施细节护理。细节护理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护理的精细化程度。
综上所述,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细节护理方法,可以更加精细化的实施护理操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有效预防并发症,减少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风险因素。
【参考文献】
[3]刘晓红,张妹.协同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的影响[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8(06):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