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指的是下肢血液在深静脉中发生异常的凝结现象,其发病因素在医学界尚无确切依据,但分析与血管内皮破损、血流瘀滞有直接关系。而妊娠末期妇女血脂浓度较高,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另外产褥期妇女由于体内激素含量突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需要卧床休息,导致血流滞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后形成的栓塞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容易导致孕产妇并发肢体感染、肺动脉栓塞等症状,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健康。故提升孕产妇DVT鉴别诊断准确率,并进行尽早的护理干预是围产临床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之一。鉴于此,本研究中心对近2年来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孕产妇开展调查研究,旨在提高妇产科医护人员对于DVT的认知,并为临床能够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是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选取标准为:(1)所有患者均为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2)发病前患者健康状态良好,无常年卧床者。其中妊娠期发病的21例,占比65.625%,发病时产妇孕龄介于10-31周,年龄23-31岁,平均年龄(27.32±2.12)岁;产后发病的11例,占比34.375,于产后21-38d内发病,患者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6.18±2.09)岁。发生于左下肢的13例,占比40.625%,右下肢15例,占比48.875%,双下肢4例,占比12.5%。经患者口述,患肢明显变粗,有胀痛,轻压有凹陷,随着疾病的发展进程有部分患者出现了行动障碍、发热等不良症状。经医疗影像学及静脉造影术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
1.2 护理方法
第一,基于医疗影像学、静脉造影术、血浆D-二聚体测定等医学验证手段评估患者出血风险,并给予抗凝、溶栓、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达到清除血栓、缓解症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第二,孕产妇情绪波动较大 ,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烦躁、不知所措的情绪,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护理人员在掌握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对应的健康宣讲,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效果,将治疗进展情况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反馈,并告知积极配合治疗以及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意义。第三,急性期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告知家属严谨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以防血栓脱落,造成严重后果。其次,保持病房安静卫生,能让患者有良好的休息空间。第四,了解患者的饮食喜好,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规划患者饮食,嘱家属为患者准备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类食物,同时鼓励患者多饮用温水,促进肠道蠕动,避免出现肠胃不适导致腹压增加,不利于下肢静脉血液流通。第五,患者肿胀消退后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同时要控制活动量,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使患肢功能逐渐恢复。第五,整个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下肢肤色及温度,并定期进行血标本测定,确保所有指标都在控制范围内。第六,在抗凝治疗环节中加强胎心监护和胎位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给主治医生进行处理,预防早产及胎死。第六,出院指导。出院前发放出院指导,内容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嘱患者不能穿着紧身衣裤,禁止久站久坐,每天可多频次小幅度的进行锻炼,如散步,以此预防和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观察护理效果。患肢皮肤恢复至正常颜色、肿胀消退、患肢疼痛感消失、血标本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肢胀痛明显减轻,血标本各项指标改善为好转;上述指标均未达到为无效。
(2)记录实验对象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并对妊娠期发病患者进行追踪调查,记录胎儿娩出状况。
2结果
2.1护理效果
根据表1数据可知,所有患者经全面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均有所减轻或消失,护理有效率为100%。
表1 护理效果情况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妊娠期发病者胎儿状况
治疗过程中仅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且均为产后发病患者,其中阴道流血2例、子宫收缩异常1例,均对其进行了对症干预,并于治疗1d后症状减轻,主治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了药物减量,于减量后2d症状彻底消失。对妊娠期患者进行持续随访过程中得知,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无复发病例,娩出胎儿各项指标均正常。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由于妊娠期及产褥期女性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该群体活动幅度较小,血液流动滞缓,因此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疾病发生后可导致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症状,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迁延,可导致下肢皮肤紫绀、皮感温度低、并伴有高热、休克及静脉性坏疽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发生肺动脉栓塞及血栓后综合症等,危及孕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故对于妊娠期及产后妇女应提高监测,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妊娠期及产后并发DVT患者采取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生理、病理、饮食、运动及预防保健等多方面护理指导对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痛苦,保障母婴健康,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确切价值。
综上所述,笔者呼吁广大孕期及产后恢复女性增强自身保健意识,遵照医嘱做好各项检查和自我护理。同时,医疗机构应针对DVT发病机制及特点,对孕产妇开展对应健康教育,此外提高孕期及分娩后的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翠玲. 孕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对策研究[J]. 健康之友, 2020, 1(5):241.
[2] 彭惠. 孕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及预防研究[J]. 双足与保健, 2019, 28(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