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作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广大相关人士参考。
一、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数学知识相对枯燥和乏味,而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就无法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与生活的关联,通过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实际上,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将其引入课堂,让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最终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为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具体情境,不仅仅是确实存在的生活情境,而且是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并在情境中渗透相应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本质意义。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暑假期间,小明的爸爸妈妈带他一起出去玩,他们开车沿公路向南行驶10km之后,又向东行驶了10km,那么应该怎样描述他们位置的变化呢?”这个问题对于有的学生来说非常简单,但是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却比较吃力。此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我们可以运用刚刚所学过的有理数来回答啊。”这时,学生都恍然大悟,在解答了问题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有所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专注,全心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势,同时还能增进同学之间交流互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变得加活跃,通过分享经验和想法能够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合作学习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设计讨论问题,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此外,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态度以及性格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教师围绕函数的重要知识点设计讨论问题:二次函数图像开口的方向以及开口大小和哪些条件有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交流讨论,小组成员踊跃发言,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最后小组统一结果,选派代表发言,和其他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也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采取分层教学法,注重分类推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难看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成就每个学生的自我,因为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在面对相同知识时,学习时长、学习深度和广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如今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师可采用行之有效的分层教学法应用于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方式及学生作为分层的依据,开展数学分层教学。从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出发,制定符合各种层次学生的数学教学,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化表现。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有着极强的连贯性,前期所学习的知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导致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阶段的教学。
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基础阶段采取分层教学,确保每一名学生有着良好的知识基础,不会出现部分学生由于基础性知识掌握不牢而导致学习困难,影响后续的提升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对于知识基础较好、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安排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而对于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就要降低要求,让他们熟练掌握教材中所展示的一些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长此以往,循序渐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得到很大提升。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要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以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新课改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凤艳.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9):73-74.
[2]冯海燕.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8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