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本质上在于对传统教学关系的优化。在课堂教育培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首先,在体育教育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促进对学生的综合培养。以往的体育仅仅只是停留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层面,而在创新教学中,教师在显性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隐性教育指导明显不足。立足知识技能教学需要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的综合培养。其次,核心素养的教育导向重构了新型的教学关系,怎样教、怎样学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落足点。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主体,在目标导向中加强知识性、趣味性和应用性活动的合理展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合作学习中,深化对理论实践的认知理解,感受到体育教育的深层价值内涵。通过师生的相互影响,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最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帮助学生养成科学锻炼的健康习惯。教师加强体育和生活的有机联系,在课堂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育指导中,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课堂学习和生活应用中进行有机结合,建立科学的体育运动观和健康生活观,保持积极良好的身心状态。教师围绕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实现对高中体育的科学创新,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常规的体育教育中,主要是技能讲解和动作模仿。其实,面对复杂的运动技术动作,重复的枯燥练习,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单一不利于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无法结合时代的发展特征,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变革,这导致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被动性接受,难以生成创造性的课堂,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实效。
(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主要以体育实践锻炼为主。教师在体育教育中,忽略了学生主体的实际情况,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普适性的常规锻炼,对于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而言,常规训练很轻松就可以完成。但是缺乏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难以有效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而言,这种运动训练的强度,反而会对自身造成诸多意外伤害。教师无法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养,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缺乏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于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训练,没有在体育教育中借助特色化的教学活动载体,实现对学生集体意识、心理素质的综合指导。体育教育只停留在了育才阶段,导致体育教学陷入孤立化、片面化的境地,无法有效实现对学生立德、树人的综合培养。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培育高中体育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围绕时代发展特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引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理论教学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体育理论教学阶段,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变为趣味性的直观呈现,帮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则和基础理论知识。教师整合丰富的网络教学素材,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进度,实现对视频内容、图片文字注解和知识讲座的合理切换。让学生在听觉、视觉、触觉的多感官体验学习中,整合归纳碎片化知识,构建专业的知识体系。
(二)游戏教学,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相较于乏味的技能动作练习,游戏本身的特性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体育教育中,加强游戏教学和运动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围绕运动技能的特性,实现对游戏项目的合理设计。例如,在足球运动的移动技术教学中,教师结合体育基础设施,设计变向跑、加速跑、侧身跑、急停和跳跃的游戏行为。同时设置你逃我追的游戏活动,根据游戏项目的标准化流程,让学生在完成标准动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得分。
(三)分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专项指导
教师在普适性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通过科学、适度的教学训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师在开学之初,对每个学生进行体育测评,围绕身体素质、运动技巧和专项力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记录。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教学训练。通过分层教学的系统性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完善的运动技能。例如,在“铅球”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完善的运动技能,但是,铅球作为一项复杂的体育运动,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掌握,因此,需要教师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在基础巩固、力量强化和运动技能的教育路径中,引导学生进行层递式深入学习。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教师的教学侧重在于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通过有氧跑、健身操等锻炼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空心球的投掷,培养学生对于对组合技能的熟练。
(四)项目探究,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应避免直接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而是将体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小组在自主探究和互助合作中,总结归纳出相应的运动技巧和方法。利用项目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例如,有的学生围绕篮球运动中持球突破作为小组的学习项目,小组成员可围绕自身的运动体验和生活经验,阐述自己的个性见解,通过篮球的技术动作演示,论证自己的观点看法。学生在观看和思考过程中,加强和组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借鉴学习,推理对方突破方法的可行性。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通过互动交流的批判质疑和思维碰撞,对比不同方法、技巧的优劣,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技术动作认知。通过学生小组体育项目探究总结归纳出持球突破的方法,在小组学习结束之后,教师设置成果展示环节。由小组派出代表,通过真人的突破演示,进行创意思路和运动原理的分析讲解,在生生互动、小组之间的交流辨析中,促进学生对多种突破方法的学习认知。教师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技术要点的教学补充和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难点和知识重点的理解。
结束语
教师遵循核心素养的教育发展导向,并以此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路径优化的落足点,同时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的身心规律,实现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变革。在理论实践的综合教育中,实现对学生运动技能、体育素养和健康锻炼行为的综合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淑环.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和特点[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7):148-149.
[2] 朱新禹,李春风.浅析体育核心素养理念培育下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35):133.
[3] 李光.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培养策略[J].今天,2021(2):214.
[4] 刘婷婷.基于核心素养培养高中生体育合作精神的教学方法探究[J].好日子,2021(24):101.
[5] 刘宝达,徐元玉.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玩、问”一体化[J].田径,2021(0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