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医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为例
卢荣妹 黄世稳 邓寒青 黄瑶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卢荣妹 黄世稳 邓寒青 黄瑶,. 民族地区医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为例[J]. 预防医学杂志,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112.
摘要: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的职责与使命。本文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为例,介绍该学院较为成熟的“12346”医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体系,即办好“一个树人讲坛”、 守好“两大时空”育人阵地、用好“三类资源”启迪学生“三得”思想、搞好“四项铸魂工程”、 做好“六个精品活动”,为其他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民族地区;医学生;综合素质;体系
DOI:10.12721/ccn.2021.157112
基金资助:

近年来,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密切围绕学校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断开拓创新,构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12346”特色品牌活动为载体的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三全育人”体系,即办好“一个树人讲坛”、 守好“两大时空”育人阵地、用好“三类资源”启迪学生“三得”思想、搞好“四项铸魂工程”、 做好“六个精品活动”,为学校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服务,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1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医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及生源区域教育不平衡等先天不利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医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1.1综合素质能力偏弱

应试能力强,但学以致用意识及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协调能力、临床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训练、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还比较薄弱。据统计,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生源构成比例为“一个80%+3个60%”,即80%的学生来自农村,60%为少数民族学生、60%为贫困生、60%毕业后到基层就业,区域经济教育文化相对落后,学生基础综合素质能力偏弱。

1.2人生价值追求呈现多元化

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西方国家把互联网作为传播载体,把金钱至上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传播到我国境内,使医学生在人生价值上,偏重于追求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倾向于个人主义,反对集体主义;追求享乐主义,讨厌艰苦奋斗。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条件下激生出的金钱价值观,大学生出现了错误的价值取向、模糊的道德判断。

1.3学习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生源地贷款、脱贫攻坚及贫困生资助政策等制度后,解除了学生上大学主要费用,大学生没有经济担忧之后,对于大学期间各种奖、助学金等学习激励措施、机制不感兴趣,没有竞争的学习意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从2015年起,全国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实行“5+3”培养模式,临床医学毕业生在完成5年的本科学习后,必须统一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3年的培训,学生没有就业压力,导致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没有进一步升学考研的长远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所以学习动力不足。

1.4社会责任意识淡化

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倾向于关心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对他人的利益毫不关心。他们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对公益事业漠不关心,把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最终目的,考虑问题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缺乏对国家和社会应有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如何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1.5基层就业观念淡薄

我国基层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滞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环境简陋、科研设备落后、工资福利待遇偏低,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医学生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我校80%学生来自农村,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盯着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一味追求高待遇的岗位,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工作;部分学生为城镇户口,没有在农村生活经历,一提到农村就“谈虎色变”,怕脏、怕苦、怕累;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父母不愿意不支持子女到农村就业,缺乏面向基层就业的观念,没有树立面向基层、深入基层和扎根基层的意识,基层就业观念淡薄。 

1.6职业素质不高

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人,医务工作者直接掌握人的生命权,这是医疗职业和其它职业最大的区别。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存在过分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忽视职业素质教育的状况,从而导致一些医学生缺乏职业素质。部分医学生简单地认为医生就是看病,忽略了操作技能素质和人文素质都是医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将社会学、心理学、法律学等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   

2解决民族地区医学生综合素质突出问题的主要途径

为解决医学生以上突出问题,为社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基础医学院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从2014年开始积极探索实施一套以“12346”特色品牌活动为载体的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三全育人”体系。

右江民族医学院根据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制长、实践性强的特点,为强化临床实践教学,采取分段式教学方法,即大一、大二年级在学校的基础医学院学习医学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大三、大四年级在临床医学院学习临床专业课,大五年级在实习医院跟班临床实习。基础医学院承担着学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大一大二的培养任务,近年来积极探索的“12346”“三全育人”体系能够结合学生大学低年级年龄、心理、兴趣爱好等特点,发动全体师生员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为载体,在做好第一课堂课程思政的同时,全过程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辩证思维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自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强化团队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1”就是每学年通过办好2期“树人讲坛”。利用身边道德模范、名师名医、抗疫英雄等先进典型人物进行专题报告、专题访谈等对学生进行现身教育,以解决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就是通过全面守好课内与课外“两类课堂”和现实与虚拟“两度时空”育人阵地。以解决学生人生价值追求呈现多元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3”就是通过长期坚持用好红色资源、民族资源、地方资源“三类资源”启迪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三得”思想,以解决学生基层就业观念淡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4”就是每学年通过定期开展好以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红色基因工程”,以致谢大体老师、致谢实验动物、感恩国家社会父母身边人、诚信做人做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感恩诚信工程”,以文明行为、日常礼仪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工程”,以做好奖助贷勤免补等扶困保学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希望工程”等“四项铸魂工程”,以解决学生理想信念、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及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6”就是每学年通过定期做好新生入学启蒙教育系列活动、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知识技能竞赛系列活动、“三早”教育系列活动、听优秀学长学姐讲故事系列活动、民族团结系列活动等 “六大系列精品活动”,以解决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学以致用意识及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协调能力、临床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训练、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还比较薄弱,职业素质不高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3民族地区医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启示及初步成效

1突出党建引领,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12346”“三全育人”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民满意从医职业综合素质养成为目标,从而提升了基础医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立德树人,夯实医学基础,培养“三得”人才”职责使命,突出学院党建引领,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2 坚持目标导向,紧扣学校培养“三得”医学人才目标

“12346”“三全育人”体系,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凝练提升了基础医学院“四个一流”(以一流党建,聚一流人才,创一流学科,办一流教育)建设目标。

3坚持问题导向,有效解决突出问题

“12346”“三全育人”体系,针对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不强、人生价值追求呈现多元化、学习积极性不高、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基层就业观念淡薄、职业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辩证思维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自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强化团队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4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主体主动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

“12346”“三全育人”体系,结合学生大学低年级年龄、心理、兴趣爱好等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为载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遍及学院各个学生班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高,自我修炼的体验性好,获得感、成效感强。
5突出学生素质养成,成效显著

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近7年实施“12346”“三全育人”活动以来,学院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2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中国志愿服务先进个人1人,全国、全区五四红旗团支部各1个,共吸收发展师生党员223人,学院连续获得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成为学校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2346”“三全育人”品牌创建获百色市党建项目立项, “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构建民族团结实践育人体系”项目申报2020年自治区及国家民族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学生所获各类奖项是前五年的两倍多;学生学风建设成绩显著,学生英语四级过级率逐年提高(其中,2020年比2019年提高10.7%)。

6具有创新性和校本品牌特色

基础医学院针对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12346” “三全育人”体系框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活动形式和内容,项目效果显著,特色亮点日渐凸显,已经形成具有自身创新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成为党建标杆院系特色品牌。

总之,近几年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和深化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成果。今后将进一步借鉴国内外各高校、校内各二级学院的宝贵经验,为学校“三得”人才培养、为学校更大升博做出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参考文献

[1]张军.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30):29—30.

[2]谭登峰.国内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J].人才培养,2018,13:38—39.

[3]张亮.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影响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3:79.

[4]敬阳.以发展为导向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J].前治视角,2020,13(5):1—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