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材在高考数学中的价值取向
唐俊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唐俊,. 新课标教材在高考数学中的价值取向[J]. 数学教学与研究,2023.1. DOI:10.12721/ccn.2023.157007.
摘要: 数学教学与学习本身都是高中学习生活中的大难题。学生或多或少在心理上不喜欢数学,但数学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地位,使很多学生被迫去学,收效甚微。同时,新课标教材在体系与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上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让教师无所适从,特别是对于熟悉老教材的教师。新课标教材更多着眼于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今后学生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教材的价值取向)。在此背景下,教师对教学方法必须做出调整,如何做,才能更好完成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达到教学最优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新课标;高考数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07
基金资助:

1 准确把握新教材的构建体系

教学要回归并适应教材。当前大部分教师对教材的作用并未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仅仅认为教材主要是用于新知的传递。但新高考理念对教材的解读截然不同,新教材着眼于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分类处理各种问题,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最大的一个价值取向就是通过高考选拔今后是否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另外,新教材在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处理数据和还原学生所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占着很大比重。年纪偏大的数学教师往往难于适应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对教材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不能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特别是需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处理的训练题。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教材的作用,而不是将教学重心置于各类教辅材料中,一昧让学生进行解题训练。

1.1 正确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

多媒体、微课、视频等软件的运用,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加立体、形象地展示空间模型,提供一个让学生看得见,摸得到的模型。但是,再形象、直观的模型都需要我们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讲解,不能像看电影一样一晃而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将传统的教法与多媒体技术手段相结合,互补互帮,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奇而忘了教学的目的。

1.2 逆向讲授将成为新课标教材常用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采用先讲解,再推理,最后运用。而对新教材构建体系,我们在探索,是否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再补充、讲解,采用逆向教学思维模式。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更能分辨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以及自己忽略的地方。

1.3 关注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发展

新高考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为关键的是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设置的考核题目具备更高的逻辑性,能够有效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系统地判定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新课标教材在这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旧教材删减了一些不适应学生素养发展的内容,增加了对学生思维能力与素养发展有利的内容。

2 教育观念的改变是新课标教材的必然要求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目的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以往他们的评判标准就是看分数的高低。伴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全面落实,教师应当认识到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已经由传统的应试人才转变为综合素养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新教材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培养实用性的普通人才和复合性的高端人才。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顺应时代发展,将分数与能力一起提升。

2.1 要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

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数学知识更加抽象,知识难度、深度都有所提高,如若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一昧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境,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一句话,教师要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与学案时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采用逆向思维,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厘清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从恐惧逐步变为有兴趣地探究。

2.2 改变已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机整合数学知识、教学活动、数学思维方式以及师生关系等元素。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更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在此基础上,课程改革可以定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培养,这也和新教材价值取向的初级目标不谋而合,而在后续教学中则应当逐步上升至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也是新教材价值取向的最终目标。

基于以上高中生初级目标价值取向认识及逆向讲授的教学方法,建议构建“由教案走向学案”的教学模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学设计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带着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主动的,彻底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教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困境。“学案”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恰好满足逆向教学的需求。

2.2.1 学案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回答了到底要考什么就教什么,还是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选择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而教的问题。教学的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用带有学生问题的“学案”来沟通师生双边的教学关系。为此,教师必须做好三个转变:由主要考虑“教什么?”转到更多地考虑“学什么?”;由注重“学会”转到同时注重“会学”;由“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关注学生的成功感”。所以,逆向教学主要责任是通过“学案”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阵地。

2.2.2 学案教学实现了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首先,教师应当转变角色。新课程对师生关系进行了明确的阐释,指出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逐步完成由传统宣讲者向引导者的转变。其次,教师也要改良与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按照新课程相关要求,“帮助”与“引导”是教学关系的核心所在,通过学案教学则能够让教师逐渐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站在逆向思维的视角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学生为导向顺利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2.2.3 学案教学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与学生发展相契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有效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当代学习方式具备较强的主动性、独特性、问题性、独立性以及体验性,学案教学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在上述五个特征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能够根据学案的指引进行自主学习,彰显出了主动性与独立性;而在学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制定相契合的学习目标,且学习速度以及学习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彰显出了独特性;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认知、理解、感悟及运用相关知识,彰显出了体验性;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彰显出了问题性。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源自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之中,新教材最大的价值取向便是实现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进行还原,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技巧,有效解决各类问题。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新高考政策的相关要求,结合传统教学经验,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良与优化,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优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新课标教材:执着理念,还是面对现实?[J]. 王韶松.  出版参考. 2005(19)

[2]研究高中新课标教材的建议[J]. 本刊编辑部.  历史教学. 2004(12)

[3]对高中新课标教材的商榷[J]. 张淑贞.  历史教学问题. 2006(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