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是一种手术后常见的压力性溃疡并发症,手术室高危患者指的是高龄、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或疾病危重的手术患者,其术后普遍需要长时间卧床,加之自身疾病、麻醉药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患者压疮发生率也相对更高,因而需要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体位护理能够协助患者定时调整和改变体位,进而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过度受压,降低其压疮风险。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手术室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60例手术室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42~78岁,均值(60.24±15.34)岁,手术时间范围3.53~7.67h,均值(5.34±1.42)h,手术类型:神经外科手术8例,骨科手术20例,泌尿外科手术20例,普外科手术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30病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模式体位管理,实验组行压疮护理单联合手术室体位护理,具体措施:结合患者的Branden评分确定压疮护理单,内容包括:麻醉方式、体型、年龄、皮肤状况、手术时间等,术前1天开展压疮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性的体位护理措施,包括:第一,评分高于16分者,定时翻身,擦拭身体,保证皮肤干燥,加强饮食管理和营养供给。第二,评分在15~16分之间者,常规体位开展手术,术中采取保暖措施,保证受压部位皮肤干燥,术后选择适当体位,以足跟、尾骶部为主要受压部位,减少局部受压面积。第三,评分在13~14分之间者,除常规护理措施,还应重点关注其耳廓、踝关节、面颊部等皮肤颜色和温度,骨隆突处用凝胶体位垫垫高,对于出现压疮征象的部位,黏贴局部溃疡贴。第四,评分低于12分者,每2h更换1次体位,减少皮肤受压部位,适当使用约束带约束身体,保证皮肤无褶皱和挤压情况,严格控制手术室温度,保证患者正常体温。
1.3观察指标
(1)压疮发生情况。结合患者的压疮严重程度进行四级划分,其中,I级为皮肤轻微麻木、疼痛,未见红肿症状,与周围皮肤清晰分界,II级为皮肤为紫红色,轻微溃疡和水平,变得红肿发硬,无结痂,III级为皮肤创面湿润潮红,皮肤水泡溃破,且出现黄色的渗出液,未见组织暴露,IV级为皮肤组织局部坏死,出现臭味脓性分泌物,明显感染征象,溃疡向内部组织延伸。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影响面积进行对比分析。
(2)生活质量。通过简易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定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内容包括综合健康、环境、社会功能、心理状态和躯体健康等,每项20分,合计100分,患者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团队全部工作人员均通过Excel表格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记录,经SPSS22.0软件对表格进行处理分析,以此为依据判断整体疗效。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3.33%,数据分析结果低于对照组的13.33%,同时,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比较[n/%]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综合健康、环境、社会功能、心理状态和躯体健康等方面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x±s]
3讨论
压疮是一种外部压力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部组织急性缺氧缺血疾病,也是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问题。压疮会受到营养摄入不足、自身免疫能力降低、患者长期卧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出现局部皮肤溃烂、坏死等症状,导致患者术后疼痛感和感染风险增加,延缓术后恢复[1-3]。手术室高危患者普遍身体机能较差,因而压疮发生风险较高,因而从患者的压疮护理单着手开展手术室体位护理,对于其预后改善、巩固治疗效果、降低压疮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压疮狐狸蛋联合手术室体位护理,能够加强患者的术后体位管理,加强压疮影响因素的干预,最大限度降低压疮风险,缩小压疮的影响面积[4-5]。
综上所述,手术室高危患者接受压疮护理单联合手术室体位护理,对其压疮发生率的降低和严重程度的减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且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郭瑞芳,段世芬,段佳妍. 手术室体位护理对脑瘤患者长时间手术压疮预防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18):105-106.
[2]刘佳,姜海,王银娥,等.探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易发的危险因素及ApacheⅡ评分对压疮的预测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2):93-94.
[3]李艳萍,冯文娟. 脑瘤患者手术期间采用手术体位护理的干预效果及对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1):1885-1886.
[4]程柳榕,柯雅娟,朱宏颖,等.手术室体位护理对脑瘤患者长时间手术压疮形成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2):246-248.
[5]董瑶,宋玲,刘芬,等.Autar 量表在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2365-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