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急诊科室作为医院重要分支,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关乎到患者生命安全,护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关系到临床护理效果。医院方面高度重视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旨在消除护理风险,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1]。基于此,本文于本院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护理人员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的认识,并提出相应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名护理人员男性25名,女性35名,年龄<30岁、≥30岁,护龄<5年有20名,5~10年29名,>10年11名。本科学历28名,大专学历20名,本科及以上12名。所有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研究对象自愿参与,积极配合。
1.2 方法
(1)将本院自制问卷发放给60名研究对象,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认知的相关因素。(2)主要调查护理人员护理安全风险意识、护理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护理风险事件知识等多个条目。问卷填写结束后,如数回收。
1.3观察指标
多因素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 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急诊护理安全与临床医师、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安全息息相关,基于医患纠纷、医疗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医院高度重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急诊护理工作量大,护理风险高,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潜在诸多的安全隐患,要想提升护理安全系数,有必要全面了解急诊护理人员护理安全风险因素的认知程度,旨在提高护理人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对急诊护理安全的重视度,更好保障患者的安全[2]。本院借助问卷调查及相关调查工具开展统计分析工作。本研究中,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可知,影响护理人员护理安全风险的关键因素较多,与护理人员年龄、文化程度、护龄、职称、自我效能感、自我怠倦感等多种因素均有关(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护龄高、职称高的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临床护理能力,拥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安全理论知识扎实,在急诊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识别安全风险,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快。基于此,护理安全风险因素的防控,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
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潜藏在护理工作中,任何环节一旦出现护理安全风险,均会影响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质量,损害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健康状况。普遍研究发现,急诊护理人员护理安全风险因素认知程度越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越低,能够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健康。本研究中,年龄≥30岁的护理人员,临床沟通能力更强,熟悉护患沟通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较好;而高职称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时间较长,在临床实践中,掌握了大量的急诊护理经验,在护理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和敏锐力。基于此,建议医院方面要加强对护龄短、职称较低的护理人员培训,持续提升急诊护理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此,医院方面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讲解急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讲解护理安全知识,并做好相应的考核工作,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提高急诊护理人员护理安全风险认知程度,预见性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并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办法解决风险问题,切实保障急诊患者救治效果和护理质量。同时,医院方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了解护理人员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给予帮助和支持,制定弹性化的排班制度,缓解工作压力,促使护理人员保持足够的休息,减少护理差错,提供再教育和学习机会,不断提升急诊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准。
综上所述,影响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认知程度的因素比较多,要想提升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必须落实针对性的对策,切实防范急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雪梅.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1):22-24.
[2]董芳萍,杨雪燕,舒巧灵,李婷.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影响因素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7,2(0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