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将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初中体育教育过程中,德育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因此,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选择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教育方案,加强德育融入,提升德育水平,让强健体魄与核心素养的发展统一起来,是当代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现状
(一)缺少创新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体育课堂上,除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很少再有其他的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仅仅依靠单纯的理论与实践很难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会使学生对课堂逐步失去兴趣。如果没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就难以做到课堂与时代接轨,难以发展核心素养的时代性原则。因此,在当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德育形式,升级德育理念,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提升课堂教育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良好三观的形成。
(二)缺少合理的科学规划
在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很难做到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进行合理的德育,这样没有科学规划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教育中也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生理负荷、心理承受能力、生长发育等多种因素,难以做到科学教学、科学规划。科学的德育规划是初中体育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只有通过制定科学的教育流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德育划分出一定的教育空间,逐步提升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占比,才能保障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德育能起到关键作用,从而保障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抓好常规教育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要重视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外,还应利用好体育教学中的多种资源,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体现出体育课程的多元功能,保证课程设置的有效性。体育教学中包括诸多落实德育的资源和时机,其中抓好体育课堂上的常规教育,并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教师的基础教学工作。在常规教学中,教师既要明确不同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要求,又要把握好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规律,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常规教学中包括了初中体育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动作指导等内容,是初中生实现体育学习的重要途径。将德育内容融合到常规教育环节,可以达到德育润无声的目的,同时使德育的形式更利于学生接受。例如,在开展基本的队列队形练习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国庆阅兵时军人整齐走过天安门广场的视频资料,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也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队列队形是大家严守组织纪律和共同协作努力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再如,在长跑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长跑运动的耐久性特征,对学生进行耐力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要想在长跑中获得理想成绩就必须有坚韧不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抓住突发事件、开展德育
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同时还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性的问题。在体育与德育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多因素的协调之外,还要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并利用这些事件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将其作为德育的契机。比如,在团队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有成员摔倒或者成员失利,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该成员表达关心和安慰而非指责和不满,在使学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的同时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又如,面对比赛中的冲突,教师在进行处理的时候首先要对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全面化的了解,对双方学生的是非对错进行客观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双方在认识到错误的基础上勇于承认错误、向对方道歉,最终握手言和。利用该契机,教师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突发事件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暴露学生一些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个人习惯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抓住这些突发事件有效地展开对学生的德育,可以让德育在实践落实的过程中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可以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错误看法和错误习惯,在及时性上也有了较大的帮助和影响。
(三)基于教师身教渗透德育
“身教重于言传。”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普遍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言传”上,即侧重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锻炼他们的体育技能等,却忽视了“身教”的作用,以至于忽视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德育路径。初中体育教师本身同学生的联系非常紧密,并且学生对教师常常抱有强烈的忠诚度与信赖感,这就使得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设想一下,如果体育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德育素质,那么在为学生讲解德育方面知识的时候就会显得毫无说服力,最终的德育质量必然大打折扣,而如果可以加强“身教”的作用,有效渗透德育思想,充分利用平时同学生相处的时机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可以更好地助力他们良好德育素质的养成。例如,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强化体育教师自身的指导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有计划地展现出良好的德育素养,如可以在平时的理论课中走进教室后将室内的纸屑或其他垃圾捡起来放入垃圾桶中,或者主动清除墙壁上学生涂画的笔迹,以及主动清理窗台上的灰尘,主动为班级窗台上的花卉植物浇水,等等,借助这些日常教学中的基本行为,无形中帮助初中生感受体育教师身上所具备的良好道德品质,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模仿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四)搜集体育运动员事迹、融入德育内容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在各类国际赛事上,他们使五星红旗升起、使义勇军进行曲响起,这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无上的荣誉。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这些画面,搜集优秀体育运动员的事迹来作为德育的材料,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正面积极的榜样,使名人效应发挥正面的意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起到引导。比如,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孙颖莎对战伊藤美诚的视频,向学生展示14岁女孩全红婵跳出3个满分动作,获得466.2高分的成绩,同时向他们讲解全红婵的经历,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保持不畏强敌、乐观坚韧的态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培养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和正确三观的建立期,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除了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助力外,还能大大缓解学生的身心压力,引领学生均衡发展。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体育教学要求,深入探讨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的方法,进一步拓展体育教学职能,丰富教学内容,在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情况下优化德育指导。
参考文献:
[1]吕淑萍.如何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0(02):63-64.
[2]程尚林.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52):36-37.
[3]马耀孔.浅论新时期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中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0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