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为历史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教学资源方面的支撑,因此,历史教师应当借助大数据的优势,推动历史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大数据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转变教学模式,使现代教学模式成为现实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采取讲授式教学,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深入解读和集中展现,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历史资源,而后将这些资源整理下来制成相应的课件,进而推动情境教学、微课教学等现代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例如,教师可以搜集网络上的历史资源并将其整理,进而营造接近历史事实的教学情境,在历史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在情感的作用下对历史产生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在历史课堂教学期间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中,教师通过视频展示各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场景,可以使学生在视听刺激下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也可以使历史知识通过更加生动、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且其中不少场景还会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历史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学习历史知识。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将一些趣味性的小知识引入课堂,例如,在讲到近代史的时候,会涉及戊戌变法,其中,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慷慨赴死,而他的精神则被传承下来,谭嗣同的两个学生分别是杨昌济和蔡锷,而杨昌济和蔡锷的学生分别是毛主席和朱德元帅。通过此类小知识的讲解可以进一步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三)推进线上教学的开展
大数据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了线上教学的开展,也方便了学生的线上学习活动。在疫情防控的状态下,部分地区的中学处于停课状态,但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应用使停课不停学成为现实,师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线上教学。同时,在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借助视频软件中的录屏功能将教学过程录制下来,以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是正常的线下教学,教师也可以将课堂上展示的历史课件、历史资料上传至学校内网,学生可以登录校园网站进行自主学习。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分析
(一)积极转变历史教学观念,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目标
大数据技术的本质属于教学工具,而教学工具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在于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对教学工具的应用起到指导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期间依旧采取保守的教学理念,那么大数据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历史课堂教学观念,树立全面的历史教学目标[1]。
第一,教师应当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历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例如,通过情境教学打造逼真的历史情境,而后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在明确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目的之后,才能推进大数据在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第二,教师应当在大数据应用期间培养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尤其是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思维,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历史事件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而教师可以将大数据技术与思维导图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系统思维,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第三,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技术,让学生能够在课后时间利用数据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能够主动搜集整理历史信息并筑牢自身的知识基础。
由上述三个教学目标可以发现,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教学目标,而第二、三个教学目标则分别涉及历史思维和信息搜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属于能力与素养的范畴,这其实应用了目标发展理论来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并以优化后的教学目标指导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其中,第一个目标属于知识层面的目标,为基础性目标,而第二、三个目标涉及思维与能力,属于发展性目标。通过教学理论的应用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进而指导大数据技术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二)强化教师数据处理能力,提升大数据技术教学应用效果
教师的数据处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大数据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效果。现阶段有些历史教师在数据搜集和处理方面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能力。例如,教师在搜集历史资源的时候,只能通过百度、谷歌或者360等搜索引擎搜集资源,而很少运用专业的数据搜集工具,如Fluentd、Flume等数据技术搜集历史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在搜集完历史教学资源之后,大多通过人工方式挨个筛选,这就导致数据处理效率相对低下。因此,需要强化历史教师的数据处理能力[2]。
教师需要借助专业的数据技术搜集历史教学资源,并善于借助Python、Spss、Finebi等数据处理工具做好对历史教学资源的筛选和整合。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历史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其数据处理能力,这时候可以与校内的信息技术教师取得联系,寻求其支持和帮助,从而做好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理,提升大数据技术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效果,真正发挥数据技术的教学价值。
(三)结合历史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高效搜集并整理教学资源,但是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必须契合教学需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结合课本内容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资源。教师应当在准确把握课本教学要求和教学主题的前提下,通过大数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第七单元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可能无法对其形成正确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觉醒年代》或者《建党伟业》中的部分片段,让学生感受近代中国的深重灾难,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之情。与此同时,教师播放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异同点。学生指出,三次运动或革命都以农民作为主力,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成功,其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选择用马克思主义领导工农阶级发动武装革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3]。
由上述案例可知,教师结合课本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在历史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结合此前学习到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将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进而发现历史事件背后的底层逻辑。因此,在未来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于课本推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教学价值。
三、结论
大数据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可以使某些新型教学模式成为现实,激发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并实现线上历史教学,为了进一步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历史教师应当在正确的教学理念和全面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数据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寻求信息技术教师的协助以优化教学效果,最后则要立足于历史教材推进大数据技术的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红强.大数据时代的高中历史创新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4(09):218-220.
[2]谢慧敏.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22):58-60.
[3]尹大平,蓝万能,申运吉,范红梅. 大数据时代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出版者不详],2018:14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