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由众多的原因造成的,教师要找出这些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实现有效教学。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小学体育课堂时间有大量的浪费,这对小学体育有效教学十分不利。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和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互动,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体育知识。
1要强化学生本身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
在提升学生重视程度的过程当中,小学体育教师切忌采取理论化、灌输化的说教方式,以免适得其反,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和烦躁情绪。而是要通过灵活、生动的教育方式,驱动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潜移默化地将体育课程重要性渗透到学生心中。例如,体育教师可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带领学生观察不同体育基础影响下不同人的身高、体态、面貌,并引入身体成长、骨骼发育、新陈代谢水平等健康知识。由此,学生便会了解到体育运动的益处,进而更加认真、积极地对待体育课程。再如,体育教师还可充分应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出《体育人间》《带你前行》《冰雪绽放》等优秀体育纪录片,从而在发挥张怡宁、李妮娜、王蒙等体育明星榜样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乐观向上、积极拼搏的体育精神,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情绪与活动参与热情。
2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模型介绍
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模型是在传统体育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设计中,从教师组织启发引导、师生商定教法学法、教学的实施、教学评估等方面展开,将生命教育与体育课堂深度融合,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进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传统体育教学设计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以下几点:(1)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许多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等均由师生共同确定,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主动性以及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设计中加入情景教学模式。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依据既定的教学设计,增加情景导入,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并及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与总结,进而改进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小学体育教学现代化、心理学化、生命化的发展趋势。(3)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并举。将生命教育理念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更加注重学生培养的全面性和教学效果的整体性,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并深化其对于生命的理解与体验。(4)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育学生。家、校、社三方共同发力,协同高效地对学生进行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体育锻炼和培养,进一步推进生命教育机制,能够提高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育整体化发展。(5)教学评价由单一向具体转变。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模型,分别围绕学期伊始、期中、期末各阶段教师与学生的任务进行考核,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打分的方式进行评估。根据教师对教学成果的分析与反思、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反思与总结,将最终讨论结果反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3科学实施丰富化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我国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活动应以“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四点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向。同时,“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现代教育战略、科学教育体系进一步对包含体育课程在内的小学教育提出了“健康生活”“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等综合性人才培养要求。由此,在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小学体育教师应先设置出综合化、发展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并将这一体系灵活融入丰富的教学活动当中。
4开展有效课堂互动以实现有效教学
当前在体育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较为缺乏的,只有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实现体育的有效教学。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原因也有很多,首先是体育教师可能同时教好几个班的课,在教学中会出现记不全学生的名字,这样就不利于师生之间开展互动交流。再者,很多学生不重视体育的学习,这样就要求教师要重视体育的教学。此外,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利用好课堂时间。例如,课堂上,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上节课所学的体育知识,也可以了解学生在课下的时候是否进行了体育锻炼,都进行了哪些体育锻炼,这样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况,从而对学生开展有目标的教学。例如,教师正在教授跳短绳教学,在课堂上看到有一部分学生在做跳绳时候跟不上节奏,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互动,向学生询问哪里出现了问题,然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快速的掌握跳绳的技巧。
5根据学生课上表现及时做出评价
在教学过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行分析判断,具体可以根据大家在课上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衡量。例如他们是否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与其他伙伴合作、在比赛时是否具备良性的竞争意识以及能否对老师、裁判和同学始终保持尊重的态度等,通过这些行为判断该名学生是否具备团结合作、积极进取、勇敢坚强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而在详细分析后必须对每个人都进行针对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三方面因素:学生的成长环境、课上学习态度以及个人生活习惯。从这三方面出发给出客观的评价,这一做法有以下两大目的:其一让同学们能产生正确的自我认知,明确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为未来的学习制定相应计划;其二是进行道德教育,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无意识地强调了各项品质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重要性。同学们接收到信息后也能马上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发展,改变自己的习惯化行为,能够融入到集体中,也会主动和他人合作,帮助和爱护身边的同学。同时还会提升自我规划意识,讲文明懂礼貌,在与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采取尊重的态度,积极参与讨论,也能乐于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和指导,真正实现自我提升,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气氛,展现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
结语
生命是教育和教育学反思的原点,体育教育的最终使命和落脚点是人的生命,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和身体健康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鉴于此,通过生命教育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积极响应与实践可以有效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命回归。
参考文献
[1]赵正军.新形式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9(29).
[2]郦圣楠.寓教于乐,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的应用探析[J].才智,2019(27).
[3]王洪发.开展阳光体育,打造高效课堂———小学体育教学初探[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9(3).
[4]曾玉山,王健.芬兰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征及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58(6):121-126.
[5]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2(8):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