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小学生由于心智和思想都处于发展阶段,所以要有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通过多方面向学生进行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品行。
一、发挥学生的本性,培养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只有提升学生们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当中获得快乐,让学生们主动增加阅读的时间,更有助于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很多同学用很多的时间来学习语文知识,但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对其掌握的语文知识也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原因是因为很多同学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当中,大部分都是死记硬背的形式,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让自己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感觉到很累。改变这种现状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深深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以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大自然的声音》教学为例,先让学生自主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然后让学生们思考大自然当中都有哪些声音,学生们经过思考以后,可以想到大自然当中有鸟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昆虫的声音,风声等等。老师还可以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平时到公园或户外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随意乱丢垃圾,同时也不能损坏花草树木,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给人类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做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各种信息充斥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很多外国人文化也随之流入到中国,有很多人崇阳外国文化和理念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嗤之以鼻,很多人觉得外国文化非常时尚也很潮流,自己国家的文化是落后的并且不开放。这种情况的持续发展会阻碍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还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很多有条件的家庭都会把孩子送出国学习外国的思想和文化,导致现在的人们思想发生扭曲,对中国文化缺少认同感。因此要在小学语文中进行文化教育渗透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1]。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和中国文化有关的素材,所以老师要结合这些素材展开教学。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等课程时,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加深文化的认同感。
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学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和认识还处于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这样才能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小学语文老师要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理念教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做起打好基础。
以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教学为例,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为什么年少的周恩来就要坚定读书的信念,根据这节课的内容,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思考,读书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以后,学生们能够总结出一些学习的作用。加上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增加阅读量热爱读书。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要承担起中国少年的责任,从小做起,好好读书,为自己和国的发展打好基础。
四、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小学期间对学生进行教育,要以德育教育为主,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品德,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逐渐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看待问题要多方面思考不能停留在表面,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结合德育素材开展德育教育渗透[2]。
以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我不能失信》这一课教学为例,老师通过这篇课文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在生活当中,要说到做到,不能失信于人。在教学《意见不同怎么办》这节课的时候,一让小学生知道每个人对待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当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们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固执己见,这样只会让自己看待问题,更加片面,不助于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在教学《慈母情深》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的母亲在生活当中都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让学生们认识到母亲对自己的付出是非常多的,从而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感恩孝顺的人。可以让学生分享在生活当中父母对自己的爱,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非常多的德育素材,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也要通过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的品行。
五、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只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还需要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考虑,思想道德和品行等,从多方面来观察,学生进行评价,不能只从学习成绩一方面来进行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学生良好的品行,老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或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从学生的角度还评价学生能够看到彼此之间的不足。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优化,才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和质量,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适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关于思政教育的素材,因此老师可以对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充分利用这些素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可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同,还可以通过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还需要注重德育教育渗透。为学生和国家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霞. 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J]. 新课程,2021,(43):114.
[2]李亚南. 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探析[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08):52-54.
[3]董阿婷.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小学语文融入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1,(2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