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正确教学理念促学生发展
高中生受家庭环境、思维方式、锻炼频率等方面的影响在体育运动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策略。另外,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在体育田径教学的同时将德育理念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促进田径运动教学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的意义。再者,田径项目主要以训练为主,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如果学生没有较强的毅力很难坚持下来,所以教师不光要渗透德育理念,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还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田径训练的动力,从而自觉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田径训练。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想实现田径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积极地更新教育理念,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采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高度关注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田径训练中提升身体素质。另外,环境和氛围对学生情绪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了使学生愉快地参与田径训练,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练习的空间,并对学生采取激励的方式,提高学生训练的自信心和动力。比如:在田径训练中,教师可通过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跑、跳训练,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放松身心,还能激发学生田径运动的兴趣。
三、以多样化视角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关键。一些教师由于教学能力和素养偏低,在田径教学中依然秉承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导致体育田径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重视教学评价,不仅能从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还能促进教师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实施多元主体评价和多种方式评价,以提高评价的效果。以前,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比较片面,不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充分了解。现在,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个评价主体,对学生的田径学习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重视,更好地总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另外,田径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意识、平时训练效果、意志品质等进行综合评价,以促进田径教学的科学发展。
四、合理利用微课教学
1.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自新课改以来,体育教师需要按照模块教学模式来进行课程教学,首先要形成系统科学的单元计划,每一个单元按照常规教学计划中排布的课时来层层递进教学,同时要保证课件内容、模块计划、单元计划都具备较强的前后关联性。
2.传统与现代科学结合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时长相对较短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提前预习,提前对课堂上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增强自身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保证上下节课课程知识的有效衔接。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微课的使用可以将常规的45分钟课堂分为不同层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凸显不同知识点的难点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破传统课堂枯燥无味的困局,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科学结合,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3.突出重点保质保量
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需要针对项目教学课程中动作项目的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科学制定,做到突出重点,多层次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例如立定跳远、三级跳远的教学过程中,规范学生动作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排在正式开始学习前的基本教学任务,只有将学生的动作尽可能地规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对于动作的良好掌握,同时减少技术动作的危险性以及难度,减少学生意外受伤的可能性。
微课视频大概为五分钟,教师应对时间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重点、难点动作讲析要占据较大篇幅,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最重要的环节展示,最好做到全面、多次展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策略需要秉承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取激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评价的多样化,这样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才能使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得到提升,才能促进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宇. 浅谈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0(8).
[2] 杨灵华. 浅谈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考试周刊, 2020(86).
[3] 罗凤熙. 浅谈高中体育田径教学探究[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04):0050-0050.
[4] 武立英. 浅析应对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现状的策略[J]. 田径, 2019, 000(006):P.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