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是广泛用于胃部检查或手术的消化内镜,在临床诊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胃镜在使用中可能受到多种微生物感染,彻底、有效的清洗消毒是保障其安全性的关键[1]。清洗是消毒和灭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清洗能去除器械90%以上的病原体[2]。一体化清洗工作站是医院引入的用于提高清洗效果和效率的清洗系统,本研究比较了手工清洗和一体化清洗工作站用于胃镜清洗消毒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2019年6月需清洗消毒的胃镜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胃镜器械清洗消毒方式分为手工组和一体化清洗工作站组,分别通过手工清洗和一体化清洗工作站清洗。采用两种方式清洗后,各随机选取80条内镜,手工组中有胃镜45条,肠镜35条,清洗工作站组中胃镜43条,肠镜37条,胃镜数量和肠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手工组内镜由专员按照操作要求清洗、消毒。清洗工作站组采用一体化内镜清洗工作站按照自动化、规范化流程进行消毒。清洗结束后,从两组分别随机抽取80条内镜,进行清洗效果比较,采用细菌培养法对内镜活检孔样本进行菌落培养48h,细菌菌落数≤20cfu/件,表明监测结果为阴性,未检出致病菌,结果合格。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细菌培养结果合格率以及洗消规范性,同时统计两组清洗内镜的人工耗时、总耗时和消毒时间,比较组间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技术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合格率和洗消规范性的比较 一体化清洗工作站组79条合格,1条不合格,合格率为98.8%,手工组58条合格,22条不合格,合格率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洗消规范性的比较,清洗工作站组75条规范,5条不规范,规范率为93.8%,手工组70条规范,10条不规范,规范率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两组合格率和洗消规范性的比较[n(%)]
2.2两组清洗消毒时间的比较 清洗工作站组内镜平均手工耗时显著短于手工组,消毒时间明显短于手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清洗消毒时间的比较(x̄±s)
3讨论
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采用全自动电脑控制,清洗和消毒过程均为仪器自动进行,无需人工介入,因此手工耗时大大减少;且清洗过程采用仪器自动净化的纯化水,过滤掉部分微粒和细菌,减少了污染物残留,较手工清洗消毒效果更佳,另外也避免了手工清洗过程中因员工业务技术不佳或责任心不强引起的清洗消毒效果不合格现象的发生[3]。一体化清洗工作站的优势在于电脑自动化运行,减少了人力消耗,缩减了操作流程,降低了成本[4]。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一体化的清洗工作站进行清洗消毒,合格率为98.8%,明显高于手工组(P<0.05)。比较洗消规范性,清洗工作站组规范率为93.8%,高于手工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一体化清洗工作站清洗消毒效果更好,操作更规范,手工组合格率低可能是因为员工责任心不足,且清洗工作量大引起清洗效果的降低。另外清洗工作站组内镜平均手工耗时(3.9±0.5)h,显著短于手工组(6.8±0.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总耗时分别为(12.7±1.1)h和(12.4±1.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清洗方法手工耗时相近,但清洗工作站清洗内镜的总耗时明显更短,大大提高了清洗效率,减少内镜资源浪费。采用一体化清洗工作站,简化了操作,优化了流程,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清洗质量,值得推广和借鉴。综上所述,一体化清洗工作站用于医院胃镜清洗消毒较传统的手工清洗法可显著提高胃镜的清洗效果和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艳,陈红.一体化内镜洗消中心与全自动洗消机对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临床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2):330-331.
[2]周好杨,任晓敏,张殷雷.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优化在消化科感染防控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5):2151-2152.
[3]沈育兰,李仙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方法的优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5):508.
[4]刘运喜,邢玉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6):587-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