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基于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研究视角
刘畅 王月 李长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畅 王月 李长生,. 依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基于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研究视角[J]. 中国教育探索,2021.7. DOI:10.12721/ccn.2021.157062.
摘要: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发挥着弘扬民族精神、强化民族记忆、凝聚民族情感等作用。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既能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内容,提升育人实效,又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充分发挥医学专业师生在传统文化底蕴、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潜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传统节日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路径,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参考的模式。
关键词: 传统节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
DOI:10.12721/ccn.2021.157062
基金资助: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年“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辅导员专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FDY2019016)研究成果。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文化自信,也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而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是展现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窗口,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和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相融相通之处。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发挥着弘扬民族精神、强化民族记忆、凝聚民族情感等作用。[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既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一、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思政教育的价值

1.培育核心价值观念,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节日有其自身的节庆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精忠报国却屡遭陷害,投江而亡。百姓为了纪念屈原,于是形成了端午节这一节日活动。既是对这些英雄人物的纪念,也是对自己的警醒,要保留一颗对国家的赤诚之心。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不谋而合,传统节日以其所特有的形式向更广大的人民传递优秀的被时代所需要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还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节日的源起便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生活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 这其中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2],节日中的各项活动都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理念。春节敬天祭祖,是一种对天的敬畏,对自然的感恩,对亲人的思念,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形式之一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传统节日文化为根基,增添文化的内涵,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在教育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营养和道德力量,结合时代要求积极深挖其核心精髓,并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腴沃土”[3]

2.增强学生人文底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底蕴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中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它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人文底蕴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节日文化历经千年积淀,凝集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修养、审美标准、礼仪举止,是培养大学生人文底蕴的优势资源。

端午节的秀香囊、赛龙舟,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的登高赏秋、祈盼丰收,腊八、小年、春节、元宵节的除旧布新、赏灯舞龙等节日风俗让我们感受到了礼仪的形式美[4];春节张贴的各种书体的福字、春联,鲤鱼、福娃等图案的剪纸,展示用文字和图形元素表达对美好生活祝愿。具有民间乡土艺术气息的木板年画、花灯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广博的美术教育资源,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学生进行生动的中国梦教育的鲜活教材。

借助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这个有力抓手,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思想政治教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有益成分,融合到自身教育内容中,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才是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文化传承需要文化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节日文化加以阐释,释放文化魅力,推动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创造性转化。让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创新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节日元素,是结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1.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历史缺乏了解

青年人作为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传承主体,特别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还是有所缺失的。通过对我校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约有42.8%的被调查对象缺乏对中国节日文化的渊源、历史及传统习俗等知识的了解,有 61.7% 的被调查者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书籍资料阅读经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以及节日文化内涵等传统文化知识缺乏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仅停留于表层,将节日看作是放假、消遣的时机,将节日文化简化为“回家吃饭”,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内核缺乏深刻的认知。

2.高校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形式单一

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相关主题活动来看,各大高校都比较少,通常中医类院校会涉及一些阅读经典古籍的活动,但针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动较少,对传统节日文化缺乏宣传力度、主题活动范围小、氛围不够浓厚、主题不够鲜明、不能充分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课和基础课程,很少有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课程,总的来说高校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不够 。

3.社会传统节日氛围逐渐淡化

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媒体为产生经济效应,对西方节日大肆宣传并营造节日的气氛,使得大学生逐渐喜爱上西方节日并以过“洋节日”为潮流。传统节日只有部分形式内容被保留下来,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丰富,节日的娱乐功效被人们扩大,但其中包含的文化精髓往往被人们忽视,这不免增加了大学生们对传统节日的疏离感和陌生感。

三、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人”

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多重主体协同推进。第一个主体是高校,高校作为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和场所,要在校园范围之内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把握节日到来的契机,开展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二个主体是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利用意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根据精选教育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提高教师本人的传统文化素养,言传身教,行为示范。充分发挥高校专家、学者、教授的作用,通过设立传统文化大讲堂,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宣传和讲解,帮助大学生熟悉和掌握传统节日文化知识,传承节日文化精髓。第三个主体是学生,帮助学生强化主体意识,努力提高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提升个体道德修养水平。

要充分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双向互动的教育导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参与性,改变单向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

2.正视传统文化价值,把握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度”

传统节日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我们要正确看待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学生人文底蕴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始终把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分清主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始终把马克主义理论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应该以科学的精神对待传统节日文化,把握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度。要吸取传统节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现代教学手段,赋予传统节日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3.深挖核心理念价值,突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魂”

传统节日文化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集中了古代先贤在道德修养、价值取向、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智慧,其中最核心的是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思想政治课要紧扣民族精神这个灵魂,结合节日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内容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传统节日文化中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大同思想、诚信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舞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理念内化为道德规范,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外化为行为准则,在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动。

4.创新教育教学载体,落实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效”

要体现传统节日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需要整合多重教学资源,创新教育载体,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开展专题式教学,将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与传统节日文化相融合的部分总结提炼,进行专题式学习。尝试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采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会特定历史条件下节日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文化体验。进行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发挥主体意识,与教师进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开展实践化教学,通过参观文物古迹,走访调查,开展志愿者服务、传统节日文化宣传等方式,让学生增强实践感悟,使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创新教学载体,发挥新兴教学手段的功能。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利用微课、MOOC等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教育渠道,积极搭建教育平台,发挥校园媒介的宣传功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务必与时俱进,占据网络平台的宣传主动权,牢牢把握网络舆论与价值观引导方向上的正确性”。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交流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收集学生意见,从而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四、结语

依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开展高校思政教,既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内容,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落细落小落地。另一方面以“守护我们的节日”为主线,做好传统节日的传承引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根植各专业实际,让传承更“专”更“精”,为节日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刘禹杉.传统节日文化之于当今高校教育的功能及对策探析[J].科教文汇(上刊),2018(08):126-127.

[2] 姚蓝.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研究[J]. 新课程:下, 2016(3):122.

[3] 张师帅. 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 8) :56 -61.

[4] 中国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公关世界.2020(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