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教书”与“育人”同等重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要发挥出立德树人思想的优势以及价值,以此进行多元化、多样化教学,同时也要引进新方法和新手段,为学生日后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下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用,二是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三是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用
立德树人思想不同于其他教育思想,立德树人思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其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阶段的学生虽说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但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能力非常强的时期,而且也是挖掘学生潜力和发展学生特长的时期,所以基于立德树人思想对学生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会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二,突出老师的专业能力。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都运用“灌输式”方式或者“填鸭式”方式,这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成长,而渗透立德树人思想则会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多都是哲理性知识,仅仅依靠单纯的说教,并不能起到共情作用,学生只会记住这些知识,对其的运用一概不知,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要适当的开展实践活动,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由此看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相互平衡,有效的融入立德树人思想。根据研究发现如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仍然差强人意,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乐趣,因为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为了避免麻烦,长期运用一种教学方式,虽然说部分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学生,但久而久之学生还是会产生审美疲劳,对学生的后期发展非常不利。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就要适时的优化教学方式,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紧密联系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很多内容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由此看来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生活主题,制定适宜的教学模式,将立德树人思想渗透进去。以小学道德与法治《网络新世界》这一课内容为例,老师就可以基于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体会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懂得要讲究网络道德,遵守网络规则,学会文明安全的上网。”去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比如利用QQ、微信、微博等软件发送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各种各样的游戏福利等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防御度,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明确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养成健康、安全、文明的网络生活习惯。
(二)运用情境教学
任何学科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也不例外,那么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就要运用情境教学,使得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对立德树人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以小学道德与法治《选举产生班委会》这一课内容为例,老师就可以基于教学重难点“了解班委会的职责、组成以及作用。认识到无论是班委会委员,还是其他普通学生,都要互相合作,这样才能管理好班级,一起推动班级进步。”去提前制作微课视频,视频内容为“选举产生班委会的具体流程”,然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微课视频,播放完毕后,引导学生按照微课视频内容去当场进行角色扮演,进入到选举产生班委会的情境中去,以此实现教学目标。
(三)开展体验活动
对于如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来说,运用多元化、多样化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具体要求,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就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等模式,开展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比如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快立德树人思想等融入速度,进而顺利突破预期的教学重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落实和践行素质教育。不论是小组合作,还是分层教学,都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不能太过于表面化、片面化。
(四)进行家校互动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思维品质,学校教育显然不够,家庭教育在其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的与学生家长进行互动,给学生家长传达立德树人思想的价值,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一节内容为例,老师就可以提前联系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积极的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如何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任务,让学生“当家做主”,进行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活动,保证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懂得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用管理好自己的行动体谅、体贴父母。
结论:综上所述,在如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然有诸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样非常不利于立德树人思想的融入。由此看来要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就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以此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拥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秋梅.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方法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20.
[2]张吉. 立德树人教学当内外兼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索[J]. 学苑教育,2020,(17):77.
[3]张晓青. 立德树人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根本任务[J]. 当代教研论丛,2020,(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