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治疗期间,应该密切关注影响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效果的各方面因素。经过腹部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受到粘连性肠梗阻的困扰,导致预后不良,延缓其康复进程。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会出现肠道不通畅的情况,伴随有腹胀、腹痛症状,影响其正常的排便、排气,严重则会引起坏死、出血,疾病的危害性显著提升。受到粘连性肠梗阻的影响,腹部手术患者容易产生心理负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术后恢复效果,需要做好术后康复护理工作,以解除梗阻、改善胃肠功能为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考虑到引发粘连性肠梗阻形成、加重的各方面因素,采取综合、全面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94例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女=25/22,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8.37±7.42)岁。对照组:男/女=26/21,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8.10±7.37)岁。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腹部手术患者的症状、体征表现,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禁食、胃肠减压、解痉等),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向患者说明日常饮食、活动的主要事项,叮嘱患者注意休息。
1.2.2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
①健康教育:主动询问腹部手术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认知情况,同时对患者的疑问做出解答。通过健康教育,腹部手术患者能够具体了解对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介绍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说明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原理、操作步骤、预期效果,强调治疗期间的配合要点。患者对于粘连性肠梗阻及相关治疗方法的深入了解,可以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使其正确看待自身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②饮食和运动管理: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饮食、活动,做好相关的时间规划。明确饮食宜忌,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并保障饮食卫生。每餐应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的食用。观察患者进食后的胃肠道反应,关注其排便情况。部分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给予缓泻剂,使其排便通畅。按摩患者的腹部,尽早下床活动,达到促进肠道蠕动的目的,但是不宜进行剧烈运动,避免做下蹲、弯腰等动作。
2结果
2.1两组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表1两组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两组腹部手术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表2两组腹部手术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x̄±s),d]
3讨论
在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期间,术后护理工作的开展,应侧重于并发症的预防。针对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结合其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全面的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治疗后,患者出现腹腔粘连,进而引发肠梗阻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肠道不通畅,进而引发腹痛、腹胀等症状,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会出现肠腔内积气和积液、肠壁充血水肿的情况[2]。在血供受阻的情况下,病情持续进展,会引发坏死、穿孔等严重病变,应该及时进行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3]。
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解痉等方法,改善其临床症状,使肠道通畅,恢复正常排气、排便。上述方法无效时,给予手术治疗[4]。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正确认识粘连性肠梗阻,了解相关的治疗方法,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避免产生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在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下,便于术后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加强饮食和运动管理,通过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减少干扰和妨碍术后恢复的风险因素[5]。
综上所述,在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期间,为了有效改善粘连性肠梗阻症状,需要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全面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促进其胃肠功能的良好恢复。
【参考文献】
[1]黎雪娇.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21,11(20):135-138.
[2]吴晶晶. 预见性护理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心理改善作用[J]. 心理月刊,2021,16(03):174-175.
[3]周新毓. 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4):423.
[4]刘鸷,江莲香,温五梅. 综合护理模式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0):228-230.
[5]冯科壬,蔡勇辉.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体会[J]. 系统医学,2020,5(13):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