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们带来良好的课堂体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数学教育新的发展契机。
一、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一)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要注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要做好对因材施教原则的落实,因为该原则是素质教育理念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小学教育工作予以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因材施教”是指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要按照“材”的内容予以设计,这里提到的“材”就是以教材为载体的知识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时一定要保证按照知识内容的特点进行设计,保证知识内容可以在创新教育模式下全面、系统地展示出来,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听得懂、学得会,这才是教育工作创新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时,一定要以“因材施教”理念为基础,保证每一次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选择都能够真正为知识教育提供服务,以确保教育工作的创新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是指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根本,这是素质教育中的重点要求,同时也是推动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教育工作的本质角度来看,教师进行的一切教育行为、活动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所以,当教师们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时,就必须要保证自己进行的理念、行为创新,都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他们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需求,因为只有如此,教学工作的创新才能够真正科学、有效。目前,部分教师存在盲目跟风进行教学创新的情况,这种忽视学生主观需求的教学行为是无效且毫无意义的,教师们一定要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保证教学工作可以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帮助他们答疑解惑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实现教学工作的进步。
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以游戏化方式创新课前导入
以游戏化方式创新课前导入环节是指将游戏教学模式与课前导入环节结合到一起,借助游戏丰富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基础的认知,并在该认知的引导下产生学习兴趣。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发育特点,教师在进行游戏化导入时,先对他们当前的兴趣需求予以调查,以确保设计的游戏化导入模式能够与学生的兴趣需求保持统一,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二)创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教学理念是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指导,创新教学理念,是教师创新数学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的教育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落实此任务,需要教师树立育人理念。数学教师树立育人理念,首先要明确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方面提出了诸多的数学教学目标,如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等。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能力等,都是数学学科育人性的具体体现。
所以,在创新数学教学理念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为指导,把握数学学科的培养目标,借此感受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推动育人理念的形成与落地。其次,要挖掘数学学科的育人资源。育人资源是教师形成育人理念的基础,充分挖掘学科中蕴含的育人资源,教师自然而然地可以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增强学科育人认知,促进育人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数学学科的育人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如数学史资源,其中包含着数学家的精神品质、数学美等育人资源。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挖掘、分析育人资源,逐步形成育人理念。
(三)构建趣味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当前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应用趣味情境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场景当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感性及深刻的认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一些经典案例作为建立教学情境的关键性素材,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加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乐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深刻了解和认识到数学这一门学科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对自己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当中的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探究,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
(四)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自主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盲目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结合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答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中取材,选取合适的事例,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透彻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将知识灵活运用在生活中。
(五)以生活化方式创新课后作业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生活化方式进行课后作业模式的创新是让数学知识回归本质的一种选择,其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并为学生们打造积极的实践探究机会,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由此得以实现。考虑到小学生有限的行为能力,教师在以生活化方式进行课后作业创新时,要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课堂表现情况,确保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持一致,从而保证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做好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丰富,成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从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角度来看,想要丰富其教学模式,就要做好各项教学准备工作,这需要教师实现对知识、学生、环境等内容的研究,并根据课堂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确保应用的教学模式可以真正做到即完成了知识教育,又完成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为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亚芳.浅析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创新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39-40.
[2]王耀亨.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路径[J].学周刊,2021(32):137-138.
[3]于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J].华夏教师,2021(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