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疾病发病机制较为模糊,进一步提升了治疗难度。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性,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容易伴随抵抗情绪,使疾病治疗效果受到影响[1]。为慢性荨麻疹患者选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能从患者心理方面进行调节,不断优化护理质量,进而降低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对此,本研究将探讨个性化护理用于慢性荨麻疹疾病干预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所收诊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科室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抽取30例,将个性化护理措施用于前组研究对象,该组研究对象年龄范围28-55岁;平均年龄为(32.58±2.11)岁,男性例数16例、女性例数14例;后组研究对象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该组研究对象年龄范围29-56岁;平均年龄为(32.79±2.44)岁,男性例数17例、女性例数13例;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基线资料水平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模式: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陪同其进行各种检查,严格遵医嘱为患者开展护理计划。
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1)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以及疾病治疗方法、护理流程,提高患者的认知,降低内心的顾虑。(2)心理护理:疾病发作期间,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容易使之增生烦躁情绪,引起患者疾病治疗抵触感明显,为提高护理工作的配合性,需根据患者情绪波动现状进行观察,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出处,多与之沟通,引导其主动说出内心感受。护理人员借此制定干预计划,针对性的改善其负面情绪,多给予患者安慰和指导,便于增强其治疗信心。(3)生活护理:在日常生活中,就患者穿衣选择提出建议,告知患者尽量穿着柔软的衣物,避免布料过硬引起瘙痒部位疼痛。可多参加户外活动,但需注意不可在阳光中暴晒,避免疾病恶化。(4)饮食护理:慢性荨麻疹患者不能进食刺激性食物,需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1.3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于科室护理前后,对风团数量及瘙痒评分作出比较,瘙痒评分按照0-3分予以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瘙痒程度越重。(2)护理质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院护理期间,就护理质量水平作出分值评价,采用科室自制护理质量评估量表,对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流程、护患沟通4项内容展开0-100分赋分,得分越高提示护理质量水平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测验数据均在SPSS22.0中精准录入,组间计量资料在表述时,通过(x̄±s)进行,积极开展t检验,计数资料在表述时,通过(%)进行,积极开展χ²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均在开展护理前,风团数量及瘙痒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显示,观察组风团数量与瘙痒分值呈更低水平(P<0.05)。由表1所示。
表1 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比较(x̄±s)
2.2 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测得分值均呈较高水平(P<0.05)。由表2所示。
表2 护理质量比较(x̄±s,分)
3 讨论
个性化护理是近年来新发展的护理干预方式,能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疾病指导和健康教育,助力于缓解患者心理负担和痛苦[2]。在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中,能就患者心理情绪展开针对性干预,便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在日常生活护理和饮食护理中,能多给予患者建议,告知其有利于疾病改善的方法,有效提高其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从而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3]。就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开展个性化护理用于观察组患者中,该组临床症状风团数量有所减少,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水平呈较高显示,进一步突出了个性化护理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开展个性化护理能提升慢性荨麻疹护理期间的质量水平,降低患者皮肤瘙痒程度,改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马春华,李自敏.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06):861-862.
[2]陈双双.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01):108-109.
[3]李星慧.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3):142-144.
作者简介:陈莉(1974-),女,籍贯:重庆市,工作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学历:大专,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皮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