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美术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突显出来。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是当前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然而,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要求愈发迫切。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立足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美术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不在中考范围内,导致教师容易忽视美术教学,甚至出现其他学科教师占用美术课时的现象,这对美术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教师的不重视,学生在观念上也不重视美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此外,虽然有些教师在美术课堂中采用了多媒体等教学方法,但由于掌握不熟练,导致新教育手段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导致学生视觉、听觉疲劳,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其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由于学生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初中开始接触美术,而有的学生在小学就开始接触美术但基础薄弱,这为美术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教学创新路径
1.革新教学观念,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美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学科,包括造型、视觉、空间等各种艺术类别,美术借助有形或无形的艺术表现手法、物质材料等,来进行生活的反映与表达,创造出可以直观视觉呈现的形象。因此,美术可以说是对生活情景的再现,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深入地观察与细致地品味,去发现、表达、展示生活中的美,同时获得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品鉴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将创新、创造渗透教学观念中,并落实于教学实践上。如实现美术教学手段的创新,运用针对性和启发性措施,有效衔接绘画作品的欣赏与创作,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眼、手、脑并用,实现能力的发展;在美术教学组织创新上,教师要注重创新课堂互动形式,丰富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美术课堂,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自由发展。
2. 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精读”
随着美术学科的不断发展,在美术理解以及美术作品赏析的过程中,方式越来越丰富。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当紧扣初中美术教材,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对美术作品的内涵进行分析,以此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使学生在解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美术核心素养。初中美术教材选择的美术作品不仅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性,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美术作品的“精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步。
3.合理创设美术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发展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教师创新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网络丰富美术教学资源,为学生合理创设美术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兴趣、融入情感,从而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并独立进行思维活动,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感受生活之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一课教学时,可以搜集网络美术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如运用多媒体展示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并将其内容、背景运用动画形式进行说明,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画面分析、交流、探讨,自由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美术实践。如教师举例三山五岳、长城等,提出“祖国幅员辽阔,还有哪些壮丽山河?你能描绘出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发言,并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从而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思维创作力,紧密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通过临摹与欣赏实现核心素养培养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关注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忽视了学生的美术情感体验,这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还应当加强临摹与欣赏教学。使学生在临摹作品的过程中与美术作者和美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以此实现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而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美术作品,为学生整合更多的美术元素和美术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通过作品鉴赏更好地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进一步提高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最后,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多元化解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使他们能够对美术作品产生基于自身认知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优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5.创新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美术积极性与创造性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都是自己思想与理念的表达,并没有标准的答案,美术创作技巧与技能不能作为评价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美术教师要创新教学评价,重视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及时对学生独特、新颖的想法进行鼓励与支持,促进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尽可能找出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与鼓励,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例如,教师在进行“独特的装扮”一课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校园艺术节的场景,创设校园艺术节中的“假面舞会”情境,让学生自行设计面具,来参加舞会,并在舞会中评选出制作最有特色、最精致、最夸张、最搞笑等作品之“最”。通过这种评选方式,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使学生没有良好的绘画功底,也可以去参加最夸张、最搞笑的作品评选。这样一来,学生参与美术创作的积极性能被充分激发出来,且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格外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适应美术学科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品质与必备能力。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核心素养的培养内涵,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导美术课程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这些问题,进一步优化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使自身的课程教学方法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总之,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课程教学理论,不断创新美术课程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金华.初中美术教学中经典作品赏析与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教育界,2020(01).
[2]石显美.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2021(10):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