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而想象也是语文教学的翅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语文教学充满乐趣,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一、趣味想象助识字
1、理解字结构,想象来助力
帮助小学生学习生字,可以根据字形结构展开想象。如学习“滚”时,也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编字谜:在河边(三点水旁),有一件漂亮的衣服(衣),衣服里面还藏了一只大公鸡(公)。学“游”字时,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归纳:游泳是在水里(三点水旁),很多游泳池都是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字),小孩子(子)独自游泳很危险,必须有一下大人(人)陪着。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会了新字。
老师还可以调动孩子的想象能力,抓住字形特点,编成故事,让学生故事中快乐学习,永久记忆[1]。如在学习“懒”字时,引导学生编成小故事:有一个淘气的小孩,被施了魔法,他的心中(竖心旁),注入了一束(束)负能量(负)的光芒,从此以后,他变得非常懒惰。学习“徒”时,可引导学生编成故事:“师徒两人,经常一起走,徒弟学到了很多知识。”
2、借助形近字,想象来助力
形近字,是小学生区分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重点关注两个字中不同的部分,通过大胆想象,加深学生对形近字的理解。如“辫”“辩”“辨”,三个字都是左中右结构,左部右部都完全一样,不一样的是中间部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区分:小女孩的“辫”子,需要用漂亮的丝线(绞丝旁)扎起来。这个小女孩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是个辩论高手,能言善语(言字旁)。遇到事情,她勤于思考,绝不会把“点撇”混为一谈。(中间一点一撇)
通过观察和大胆想象,学生的识字方法不断丰富,也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二、想象画面学课文
我们可以用想象画面法来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如学习《走月亮》第二自然段。
原文: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服,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1、熟读课文,抓住画面的各种要素。如有什么人物,有什么景物:溪水、山草、野花、月光、鹅卵石、小水塘、阿妈和我。
2、调动多种感观,知晓各个要素的特点。生动的画面一定是可看、可闻、可听、可摸、可感的,阅读时要调动所有感官去感知:
看到——细细的溪水,灰白色的鹅卵石,可爱的小水塘
闻到——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想到—阿妈在溪里洗衣服,我用树叶做小船
3、让画面动起来。画面上的景物和人物都是静止的,学生要想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就要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使画面内容变成动态镜头:
细细的溪水在缓缓流淌[2]。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弥漫在溪水里。皎洁的月光洒在水面上,微波荡漾。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每个可爱的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站在美丽的溪水旁,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不禁想起白天阿妈在溪里洗衣服,我用树叶做小船的温馨画面。
4、实现画面和文字的水乳交融。
想象画面是方法,目标是理解文字,引导学生把自己变成文章中的人物,走进画面,感受文字表达的妙处。
先看书,后想象,然后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画面越来越鲜艳,越来越生动,画面不是在学生的脑子里,而是在学生的身边。
老师问:“来到溪边了吗?”
同学们闭着眼睛笑眯眯的说:“来到了。”
“闻到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了吗?”
学生深吸一口气“好香啊!”
“看到小水塘里的月亮了吗?我们来一起捞月亮吧!”
于是同学们弯下腰,用手去捞起水中的月亮。
三、多想象勤练笔
想象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只有不断运用,才能变成写作习惯[3]。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基础上,要勤加练笔,多尝试写作训练,持续训练和随机训练相结合。同时,在具体描写生活中的画面时,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运用多感官描写的方法和不同的修辞方法,把画面写得生动、形象。
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切感受到想象就是语文教学的翅膀,想象给语文课堂注入了鲜活的力量,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也让语文课堂变成了一个快乐的海洋。
参考文献
[1]赵雪平.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22.DOI:10.27441/d.cnki.gyzdu.2022.000779.
[2]李思琦.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DOI:10.27064/d.cnki.ghasu.2022.001216.
[3]姜黎黎.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析[D].扬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