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
黄惠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惠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J]. 数学教学与研究,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066.
摘要: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教学视域下,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准则”,对数学知识的传输形式、方式进行多样化设计、规划,在课程教学的“历程”中,逐步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身能力思维发展的问题解决技巧,促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无限“扩展”,推动学生数学知识“架构”的有效“建设”,促推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全面“攀升”。对此,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66
基金资助:

一、引言

教师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运用多维视角,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对数学知识、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促推学生将数学知识的概念、含义进行深入的探析与思考,“扩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助力学生搭建起解决数学知识中所存在的“疑难杂症”的良好思路、思维流程,帮助学生搭建起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一)建立解决问题的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也是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1]。在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教学“基准”下,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要以多元化解决数学知识所“蕴含”的问题为出发点,重视促推学生对知识进行探讨与剖析的能力,为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课堂氛围,促发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全面“攀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剖析,以此为“地基”促发学生知识思维的扩展,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憧憬度,逐渐“改革”出新的学习思路,以此“搭建”起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数学课堂“环境”,让思想碰撞的火花能够成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成长”,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思维发展“路线”,启发学生在交流中掌握多样化的数学难题解决思路,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全面完善、健全。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时增加分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的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表达与分析。例如,教师在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课程时,可以提出“小明与爸爸一起去家具城为家里买几件家具,其中电脑桌3230元、沙发椅2107元、电视柜2820元,请问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结算之后,小明的爸爸看中了另外一款电脑桌,价格为3110元,请将他们购物的过程所涉及的算式列出来”等类似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剖析的历程中学会从多维度、多层次的进行问题的深思,对问题的解答思路进行多方面的转换与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通过为学生创建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氛围,不仅能够促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憧憬度、参与度和表达欲望,也能够促进学生分析意识、观念的“发育”,有助于学生剖析、推理知识“架构”能力的进步。同时,能够给予学生交流、探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动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加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搭建”,巩固学生的数学“地基”。

(二)立足学生实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重点[2]。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大背景下,教师要深入挖掘、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等级,结合每个学生在思维、能力、基础等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对教学形式、模式和方式进行有效的“升华”,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的精华融通到数学知识的传输历程中,促使学生在分层之下搭建起更加具有条理性、逻辑性的问题解决思维、逻辑与能力。教师要认知、掌握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与掌握概况,将相关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剖析与规整,并以此为“地基”进行能力层次的划分与设计,对教学形式、方案等方面进行升华。例如,教师在进行进行《倍的认识》的课程教学时,要设计两套教学方案,对于知识实践技能程度存在差异的要进行有效的区分。实践水平较弱的教师要降低课程问题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搭建牢固的数学“地基”,为学生多元化的思维的迸发做好铺垫,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在数学知识理解、实践、剖析等多方面的思维“发育”上得到有效的指引与教学。而相对于稍微强一点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稍微提高问题的难度,例如,可以让学生在题目的解析过程中,对解析的流程进行思维导图的建立,将问题的关键解题步骤、使用的技巧与方法进行分部举例,鼓励学生将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思维的建立,并将自己所探析到的多种解决方式在课程中进行分享。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寻到最适合自身思维发展的学习技巧,推动学生知识思维的不断“扩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帮助学生打好多元化解题思维的“地基”。同时,也能够促发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对知识的解析思路进行优化和完善,促使学生在能力接受范围内进行知识的“扩展”与思维的“发育”,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架构”,促进学生数学实践“技能”的不断“攀升”。

(三)将信息技术融通到课程中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发达与成熟,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融通到数学知识的教学进程中。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视角下,教师要升华、丰富教学工具,学会将有利的外界条件融合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掌控”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憧憬度与兴趣度,增加学生吸收知识、并将知识进行实践的频率。教师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课程教学时,可以让信息技术发散其神奇之处,结合课程知识与内容创作一个不失逻辑性能又具备多样性、丰富度的知识课件,在向学生阐述勾股定理的基本定义与概念、公式实践技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导入一个空白的模板,并利用模板构建知识点的认知“导图”,让学生能够在思维引领的基础上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多个方面知识的概念理解,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所包括的所有“形态”进行“展示”,以便于更加直观的让学生认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内在关系与衔接性,促发学生知识思维的全面扩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促使信息技术的“参与”,让数学知识更具有“立体”性,促使学生在课程中构建出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框架,也能够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育”,让知识变得更加灵动,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掌握,促推数学课堂教学水准、质量、效率的攀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基准”下,教师要促发学生数学剖析思维、推理技能、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攀升,要升华、改造教学思路、形式,以促推学生知识实践意识、能力、水平的有效成长,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育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  2021.

[2] 李国峰.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分析[J]. 今天, 2021, 000(017):P.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