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育路径探索
张建英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建英,. 高中美术教育路径探索[J]. 中国教育探索,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79.
摘要:
虽然我国高中教育在近些年有了不小的突破和改革,但是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已不适用,并且这些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社会对于综合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国内发展越来越快的行业,对于相关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像以前一样,简单的掌握基础美术知识以及相关设计软件就可以。就《高中美术》来说,素描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而高中学生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在素描课程上并不适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我以任职学校为调研对象,主要采用了文献法、教育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搜集相关数据,分析了目前美术行业的发展以及对相关人才的要求,总结了高中美术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了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我明确了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并探讨了多种教学模式在课前、课内、课后这三个阶段,教师和学生两种视角下所要做的具体内容。我给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案例,对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了案例的有效性评价。本人主要研究美术教学路径应用于高中美术课程中,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使他们适应目前市场对于美术人才的要求,同时在为新课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也为该校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育路径探索
DOI:10.12721/ccn.2021.157079
基金资助: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这使得我国非常重视本国的传统文化。家长要发挥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及时与老师沟通学习的情况,并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尽量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高中生的美术能力。通过开展生活和美术学习方面的技能活动,让校园因为学生的进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传统固然不能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着大家对美术教育共同的话题,借此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美术作品应该体现艺术特色

艺术还是应该平易,普遍受人欣赏。

例如,中国的《山水画》,重峦叠嶂,层出不穷,云水苍茫,天地空阔,处处有台榭楼阁,小桥扁舟,竹木花树……这些好风景我们看了,似乎觉得人世间真可爱。说到这,顺便提及同属美学范畴的丑。作为美的对立面,不但常常可以转化为美,而且常常其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种错乱、紧张、广阔的美。就如悲与悲剧的价值恰恰在于表现出人对于这种失败的抗争,同时也彰显其崇高与雄伟。传统的美是宇宙的天工造物,它们蕴藏着世间一切崇高博大,以及无限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涵,它们是人类艺术摹仿和创造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它使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自由自在,天真烂漫。

二、强化素描及线描教学

1以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线描内容。线描不易受光线、时空影响,线描的特点及表现方法适合青少年及成人。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线描训练课程,安排学生感兴趣的事与物进行教学。例如,生活中常用的器物,大自然中动植物等等。并根据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形式设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如以“美术内容”引导,以“比赛”活动,以“情感”共鸣,以“联想”表现等。

2创设情境,科学教学。通过多种的教学形式,创设了特定的审美情境,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开拓学生了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情境的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保护,然后进行科学地教学培训。在《描绘作品》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手势与眼神的沟通,加上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活动,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用学生个个都非常好地投入到线描教学活动中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回归自然,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线描培训教学中,我非常注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描绘的对象,有他们喜欢的洋娃娃、学习工具。我还经常带学生们到街上、乡村中去写生,还带他们到成都桃坪羌寨、洛带古镇、德夯苗寨、凤凰古城进行生活体验、写生。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来,加入自己的处理方式,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4尊重学生个性,提倡独特表现,注重创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个性,将自己独特之处表现出来,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同时,教师也非常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特别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蒙克曾说:“我并不照自然描绘,我要从自然中拿取、吸收。”在线描教学中,教师我让他们在观察对象表现对象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想象添加一些与画面相结合的事物,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而富有个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特点来表现,并在线描教学中引入素描的一些表现方法,与线描表现形式结合,大胆进行联想、发散性思维培养,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奇思妙想融入到作品中。

5用心体验,情感共鸣,融入思想。艺术应是纯真的质朴的,美术作品也应该是作者心灵的真实与情感的表露。所以,在鼓励学生多种表现的同时,教师也告诉学生,技法只是作品的表现载体,一幅作品要想引起观者的共鸣,应更多地关注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作者的心境、感情。一句话,必须用自己的心灵来画画,哪怕是写实的线描作品也是这样。“画如其人”,要将自己的体验、精神、理想、情绪、感觉、意志,溶入到作品的每一笔当中,哪怕你的技法还不熟练、哪怕你用的只是平淡而普通的构图,哪怕你的作品还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 

例如,圆明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1,圆明园遗址图),美术资源丰富。“武陵春色”位于圆明园西北(图2,武陵春色位置、原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象的园中之园,景点名称也由此而来。本景点与“杏花春馆”、“万方安和”、“月地云居”和“映水兰香”等景点相邻,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约220米,东南宽约105米,占地约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武陵春色”建自康熙朝后叶,初总名桃花坞,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胤禛“园景十二咏”即有桃花坞、壶中天诗目。从雍正四年(1736年)起,乾隆帝弘历赐居于桃花坞。次年挂讫“桃花洞”等雍正御笔匾额。本景南部旧称桃柳村,乾隆三年五月御书“全壁堂”匾文,糊在旧匾壁子上挂在桃柳村。乾隆九年(1744年)本景总其名曰“武陵春色”并绘制成图。之后景点内有过新建、修缮等工程,个别建筑有所变动,但整体的园林格局基本不变,直至被毁。“武陵春色”美术元素值得高中生思考、临摹、创新。

图1  圆明园遗址图

图片1.png

 图片2.png参考文献:

[1]“启导·探究·发现”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 谢雅礼,谢晓瑜.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08).

[2]民俗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 裴文吉.美术教育研究. 2020(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