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困难是指呼吸频率、节律、强弱、深浅的改变,吸气和呼气比例失调引起呼吸急促、费力、点头、呻吟、张口呼吸;呼吸暂停;三凹症,鼻翼煽动。在诸多的危重疾病的并发症中,新生儿呼吸困难是其中之一,更是儿科常见的严重病患和死亡因素之一,该症状一方面表现原发病症,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
CPAP是一种持续气道正压给氧的一种方法。患儿自主应用在CPAP,持续的气流在吸气时产生,为了保证呼气末气道压力在0以上,在呼气时必须给予适当的阻力或正压,让气道压力在整个呼吸周期都显示正压。CPAP对新生婴儿的呼吸治疗无创伤,自主呼吸能力强,残气量在肺泡功能中缩减,肺部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症、早产儿呼吸骤停、肺水肿、肺出血及机械排空后过渡[1]。通过鼻息连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应用是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常用技术,NCPAP基于简单便捷而且拥有保持残气量和肺泡容积,对生理能力进行改善,例如脉搏氧饱和度的改进,已经在医院临床普遍应用。本研究利用28例患儿在NCPAP前后的临床观察及安全性分析证明NCPAP在基层医院新儿科的临床运用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一、文献与方式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以2019年0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28例新生婴儿呼吸困难症状,男18例,女10例。胎龄33~35周8例,36~40周18例;体重1500g~2000g 2例,4例为2000~2500克,>2500g克22例 。这些患儿所患的疾病包括:新生儿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轻度窒息、呼吸衰竭、呼吸暂停、肺动脉高压、喉先天性发育异常等。主要表现及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费力、点头、呻吟、张口呼吸,呼吸暂停,发绀,反应差,吸气性三凹症,鼻翼煽动,肌张力改变。
1.2诊断依据 所有患儿均符合第4版《实用新生儿科学》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等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均符合CPAP适用症:呼吸困难的表现、呼吸暂停、呻吟、紫青、反应迟钝、循环变化、增高肌张力,没有吸氧情况下血气检测PaO2< 50mm Hg和(或)PaCO2>50mmHg。或借助常规鼻导管低流量吸氧后效果不明显采用NCPAP。
1.3.方法:1 .途径:鼻塞CPAP。2.参数调节:压力5~7厘米H20,氧浓度0.5~0.7。持续吸入氧浓度以<50%为宜。使用前后进行皮肤颜色、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随着病情的改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和吸入氧气浓度逐渐降低。当氧浓度≥0.6,压力≥8cmh20时,应用机械通气代替 pao2﹥50mmhg和 pacco2﹥50mmhg,则通气方式变化为气管插管机械。患儿的不同胎龄、基础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对CPAP的适应证有所差异。C呼吸机应用指征:(1)不顺畅的呼吸,利用头罩吸氧必须确保大于30%的浓度;(2)头罩吸氧过程高于40%的浓度;(3)针对目前的叉管除对气管拔出的插管者,表现呼吸窘迫以及三凹征明显;(4)早产婴儿暂停呼吸。通常情况下,病患者在应用CPAP时,FiO2>35%~40%都应气管插管、应用PS和机械通气。CPAP的禁忌证(1)呼吸衰竭显现进行性难以维系氧合PaCO2>60mmHg,pH<7.25;(2)畸形的先天特征:膈疝的先天性、后鼻孔梗阻、腭裂、气管-食管瘘等;(3)不稳定的心血管系统(心功能不全和功能低血压);(4)不稳定的呼吸驱动,比如暂停的中枢性呼吸。
二、疗效判定标准及安全性评价
2.1 判断疗效的标准通过鼻CPAP治疗显示:应用经鼻CPAP 治疗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表现红润的面色,有效缓解了发绀和呼吸困难,通过测定的血氧饱和度(TcSO2 ) >90%,血气分析正常;下调参数,倘若氧浓度<0.35,压力2~3厘米H20时,则顺利撤离CPAP。经CPAP治疗无效: 对CPAP使用后没有改善症状或者是加重了病情。
2.2 安全性评价 使用CPAP治疗过程中有无出现气漏、腹胀、鼻粘膜损伤、二氧化碳潴留等常见并发症。
2.3统计方法被用来衡量数据的 x 士s 和方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观察本院24例存在呼吸困难的新生儿应用经鼻CPAP治疗后,呼吸困难得到缓解,皮肤颜色、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结果见表1。其中20例新生儿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治愈出院;4例NRDS生后立即给予NCPAP辅助通气后呼吸困难仍进行性加重,因我院无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有创呼吸机,患儿病情进展已超出本院的诊疗范围和诊治技术,予转往上级医院(随访均在上级医院予PS替代治疗,2例联合有创机械辅助通气,2例使用PS后改用NCPAP均治愈出院);1例新生儿肺炎合并肺动脉高压,转往上级医院(随访予有创机械通气及对症处理后治愈出院);1例是已经发生抽搐婴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转往上级医院;2例为先天畸形(随访1例为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重度),手术后好转出院;1例为先天性肺血管发育不良,医治无效死亡)。观察本院24例存在呼吸困难的新生儿应用经鼻CPAP治疗中,仅1例早产儿出现轻度腹胀,达撤机指证后停用CPAP腹胀完全缓解。24例治疗病例中未发现气漏、鼻粘膜损伤、二氧化碳潴留等常见并发症。
表1 NCPAP 治疗前后皮肤颜色、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mm Hg)
注:与治疗前1/2h比较,P<0.05
四、讨论:
伴随快速发展的无创技术, NCPAP的发展也很显著,不仅能够对呼吸窘迫进行缓解,对气体条件进行改善,最大限度不发生气管插管,比较机械通气NCPAP很少有并发症,而且设备操作简单。Ncpap 的工作程序是在呼吸周期中保持气道压力高于大气压力,让肺泡和气道高度扩展,而且能够促进原有萎缩的肺泡再次扩张,所以采用防治肺不张、肺中水肿的减轻,让交换面积得以扩展,让肺泡的换气能力增强,缩小肺内分流使气道和肺泡处于- -定的扩张状态,并可使已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故用于防治气道和肺泡萎陷及肺不张,减少肺间质水肿,从而扩大交换面积,改善肺泡的换气功能,减少肺内分流,改善肺泡通气中的血流率,减轻婴儿因为呼吸衰竭产生的呼吸困难和青紫现象。本研究选择28例婴儿利用NCPAP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呼吸、皮肤颜色及经皮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 ,P<0.05),显示新生婴儿呼吸困难治疗应用NCPAP有显著的疗效。
采用NCPAP的关键点:(1)对适应症严格掌控:在以低氧为主的轻度和中度新生婴儿呼吸衰竭应用NCPAP,如果各项参数已经合理调整症状仍不缓解,就要检查原因,甚至有必要使用机械通气。(2)对机器管道通畅漏气现象进行认真检查,而且确保通畅的呼吸道。(3)结合婴儿实际状况采用符合的鼻塞,减轻对鼻中隔的压迫。(4)仔细查看生命体征,对参数实施合理调整。(5)对原发病实施综合治疗。(6)对禁忌症进行严密管控,例如气胸肠胀气、肺气肿等[2]。以2019年0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4例呼吸困难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第4版《实用新生儿科学》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³等的诊断标准;均符合 CPAP适用症。因此对所有符合CPAP适用症的患儿在基层医院若能及早得到呼吸支持,改善呼吸功能,就能减轻缺氧对各器官损伤的并发症,降低后续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机率;可降低基层医院的转诊率、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对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危重症诊疗水平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综上所述,新生儿疾病呼吸支持采用CPAP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副作用小、且无创,安全性较高[3]等优点,适合我国临床使用,尤其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