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也就是说,要加强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开展跨学科综合性教育。那么,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思政课应如何践行“以劳树德”任务呢?本文从服务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尝试对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中的劳动教育育人实践进行探索。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1.有效培养核心价值观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面能为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以及践行起到积极作用。将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文明创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转化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情感认同,这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有积极意义。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无形中提高学生能力素质。
2.有助于提高意志品质
小学劳动教育对提高学生意志品质也有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劳动教育能对学生大脑发育以及对学生坚强意志进行良好锻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学生在劳动中意志品质会逐渐形成以及强化,能够为未来的学习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
3.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能够在劳动知识学习以及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对实现全面素质培养的目标有积极意义。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优化措施
1.深挖小学思政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凸显劳动育人价值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在思政课堂上加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研读思政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引导学生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比如,小学重在开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会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的乐趣,初步体会到劳动光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干点家务活”引导学生主动分担家务;“这些事我来做”要学生尽量自主管理生活,进一步增强家庭责任感;“我参与我奉献”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美好社区需要大家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努力建设和维护家园。这些内容与小学劳动教育目标相契合,教师可加以充分利用。
2. 丰富劳动教育资源
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中,要重视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环节,保障教育资源完善,积极开设劳动课程以及丰富课程的形式按照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通用技术课程作为主要渠道,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地区特色以及学生学习的需求开设劳动教育课程。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以及多样化的类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素养。学校要注重在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导下,通过多样的劳动理论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进行紧密结合,科学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以及配备适应的教材,保障劳动教育的时间以及空间条件和实际教育需求相适应,针对性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以及劳动技能。要注重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积极提高课程教育的质量,拓展以及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从整体上提高课程的质量,充分体现课程的吸引力以及实效性。
3.创新思政课与劳动教育融合方式,弘扬劳动精神
为了有效提高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提高教育的效率,需要在劳动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环节加强重视。教师要融入创新的教育思维观念,及时转变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小学可以“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引导小学生从居家的现实生活情境出发,在线上学习的同时,利用家庭资源,适量参与家务劳动,如整理房间、拖地、洗碗等,感恩家长的付出。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活动,如游戏、儿歌以及表演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劳动氛围,让学生明确家务劳动的意义,并能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4.有效完善劳动教育保障制度
为了促进小学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有相应完善的保障制度作为支撑,从多方面加强制度的建设,注重师资建设以及积极完善考核评价。教师队伍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主体,学校是劳动教育的第一资源,故此在人力资源的保障方面要加大力度,注重劳动教育保障制度的完善建设,扩大师资数量以及增强师资力量,让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有强大的人才力量作为支撑,保障劳动教育的质量。小学校要对劳动教育工作者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劳动教育的能力素质,提高教师学习的动力,构建相对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针对教师的教育能力素质进行考核,并注重后期提高教育能力举措的针对性落实。从健全管理机制方面加强重视,做到科学化管理,设置专门管理机构,聘请专业劳动教育专家,调动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这对实现高质量的教育目标有积极意义。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要注重结合创新创造性活动,融合生产以及生活和服务性劳动,凸显系统性以及时代性的特征,构建合理劳动教育内容体系,注重完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位一体互联互动平台,通过三方系统合作和共同努力,形成横向劳动教育体系。有了完善的劳动教育保障制度作为支持,才能真正为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5.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坚定劳动光荣意志
劳动教育重在落实评价。在思政课教学中,劳动教育的评价可以以活动任务为依托,不仅评价学生有关学科内容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评价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能力;在评价方式上,可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评价为主,兼顾同学、老师、家长、社区工作人员等综合评价。此外,可采用任务导向型评价,将学习任务、内容、评价情境、学生的关键行为表现结合起来,借助任务的完成质量来观察、判断、衡量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水平。
如在“怎样弘扬劳动精神和投身创新创业”的主题活动中,学生劳动体验记录表里包括学生姓名、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时间和地点、参与成员、劳动体验内容、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劳动体验分享几大项,以此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成就感。
三、结语
总之,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要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优化。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及教育制度上,从不同层面进行完善,落实各项举措,才能保障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率。通过上文中对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探究,提出了发展的措施,这对工作的落实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呙永会.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时代诉求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52-55.
[2]周增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开展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19,(8)
[3]黄伊承.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与路径[J].教育观察,2020,9(23):41-42.
[4]李成.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一体化的实践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20(7):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