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的实践探索
王秋芬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秋芬,.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的实践探索[J]. 中国教育探索,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86.
摘要:
在当今教育领域,“强化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理念”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让学生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本文主要深入分析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 生命教育小学语文关爱生命渗透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86
基金资助:

引言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合格的接班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办学的根本目的所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精神文明的高度与物质文明建设的程度必须要齐头并进。如同利用各个学科渗透安全教育一样,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也是时代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语文课堂是生命教育理念实施的主战场,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以更加贴近他们思维和习惯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由来、意义,感受生命的伟大,引导学生成长为积极、乐观、向上的生命个体,是促进教育事业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鼓励个性解读,培养生命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我,无须迎合他人。此外,若想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更应该开放教学,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才能打破认知局限,提出不一样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针对“司马光砸缸”的情节,班级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在众多的声音中,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我觉得这件事非但不能体现司马光的机智聪明,反而更凸显其他孩子的低智商。”这样的观点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批判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完整地分享出来。于是,教师因势利导,好奇地询问:“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观点?”这位学生继续补充道:“砸缸救人难道不该是常识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呢?区区一口水缸,怎能和生命相提并论?所以司马光只是做了一个正常人应该做到的,并没有显示出他有多聪明。另一方面,尽管课文中介绍这些都是小孩子,但是想必父母从小也会提醒他们玩耍的时候离水缸这些危险物品远一些,这个孩子能够掉进水缸,本身就是低智商的表现。而旁边那些孩子,就算他们想不到砸缸救人,最起码也得呼救吧?可是当他们发现小伙伴落水以后,却选择了立刻跑开,在我看来这些孩子同样不具备救人的意识,比较自私冷漠。”这位学生侃侃而谈,并且逻辑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师此刻要做的是正面表扬学生,并且顺势向其他学生渗透生命意识,让学生懂得关爱生命。

在上述案例中,尽管大部分学生都肯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但是却有一个学生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不仅推翻了以往的赞扬褒奖,反而提出了很新鲜的论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巧妙穿插生命教育,就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建构和谐课堂,谱写生命华章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自主、探究、合作逐渐成为人们对创新型课堂的衡量标准。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不再是课堂的陪衬,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需要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延展,心灵得以释放,让创造的火花在轻松的课堂中闪现。

例如,在教学《麻雀》一课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自行朗读,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内容。然后,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惊讶地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被麻雀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但是,当教师询问原因的时候,学生却并不能说出什么,学生只是震惊于麻雀的行为,不明白为什么鸟类也会有和人一样的情感。为了强化这种感染力,教师可以将原文中删去的结尾在课堂上还原。当学生听到“我想爱比死更强大,只有爱才能维系爱,才能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一句时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尽管编者有意去掉了这段话,但在此时此刻,在教师激情澎湃的朗读声中,学生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学生明白了老麻雀看似自杀的行为背后,其实蕴藏着伟大无私的母爱。尽管它只是一只麻雀,但它和人类一样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想要保护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白哪怕是大自然中最微弱的生命,也值得尊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不能靠说教完成。任何好的教育,都是触碰心灵、触及心弦的,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如案例中,教师还原了一段删去的文字,既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在悄无声息间完成了生命教育。

三、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热爱生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引导其热爱生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核心价值观培育也要积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下的需求变化,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等简单直接灌输的教育形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带领孩子们从新的角度和眼光去看世界,比如可通过今年的新型冠状肺炎为例,结合我们党中央做出了怎样的决定,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控制疫情。基于今年新冠疫情的特殊性、严重性,对于疫区之外的师生来说,除了生活与学习方式被改变外,对疫区人们的生活状态感受可能没那么集中和直观。所以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收集与疫情相关的人物、图片、视频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可以事先拉上教室窗帘,熄灭灯光,打开多媒体播放器,一张张照片,李文亮、夏思思、钟南山、李克强、习大大;一幅幅画面,除夕夜连夜驰援的广东队、连夜奋战不眠不休的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者们;扔下钱、扔下口罩就走的大爷、小伙;默默奋斗在后方的医疗废弃物回收人员、抗疫物资运送人员,以及无数个奋战在医疗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他们不饮不食,就是为了节省排泄时间和防疫物资;他们争分夺秒就是为了从病魔手中夺回我们的同胞,这种氛围的营造直接把学生们的思想意识拉到抗疫一线,让他们的心灵产生前所未有的震撼。是啊!在数以万计抗击疫情的贡献者面前,相对于他们为社会、为疫情群众而做的事,反思我们能做什么呢?生命来之不易,且不说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是出于爱与责任,那么这一个个与血缘无关的生命为了守护另一个生命而无畏的付出,完全是从珍爱生命的角度出发。人间有大爱,当我们把干净的空气、自由的呼吸、没有隔阂的拥抱都当作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时,背后是这些人的付出。除了多媒体课件进行相关资料的播放外,还可以邀请一些家庭成员真实参与一线抗疫的学生谈谈他们的所见所闻,使得抗疫担当更具感染力。老师可以给孩子留下反思作业,作为学生,我们有什么理由浪费时间在游戏和电子产品上,而忽略了学生的本职任务学习呢?余生很贵,因为是无数人共同守护得来的,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提高生命的价值,那就是做好自己现阶段的事,努力成长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实施生命教育,并不需要教师去苦口婆心地说教。教师只需要在无声处激发学生的想象,为学生营造诗意的氛围,让学生有时间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变得诗意,进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可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者逐渐意识到了生命教育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和普及。只有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关注生命、包容生命、尊重生命与珍惜生命的人,学生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完整、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韩淑娟.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创新教育,2020,(15):149-149.

[2]王衍龙.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8):0034-003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